安得智联选择港股上市的核心逻辑包括监管环境适配、估值释放、美的集团战略协同及国际化需求。本文深度剖析其从A股转向港股的多重因素,解读智慧物流赛道潜力与资本布局。
安得智联选择港股上市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核心逻辑围绕监管环境适配、估值价值释放、集团战略布局及国际化发展需求展开,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安得智联的独立上市之路历经波折。早在2009年便启动上市筹备,但因对母公司美的集团的高关联交易依赖(2022-2025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及其联营公司收入占比均超36%,最高达41.12%)[3],导致其A股IPO进程多次搁置。2023年计划分拆至深交所主板上市,但未能突破监管审核要求[6],最终转向港股市场。港股作为更开放的资本市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尺度相对灵活,更适配其当前业务结构(如对母公司的依赖仍较高)。
安得智联作为“制造+物流”闭环生态的关键环节,其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1+3”模型:端到端物流能力+生产物流、一盘货统仓统配、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2022-2024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达14.8%,净利润复合增速33.0%[2][3],但此前因未上市,估值未充分体现。港股市场对物流赛道尤其是一体化供应链领域的认可度较高(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市场2024-2029年复合增速8.5%,快消、家电等核心赛道需求旺盛)[2],赴港上市可释放智慧物流板块的估值潜力,同时通过港股融资扩大规模效应(如拓展仓储网络、提升数字化能力)[1]。
作为美的集团旗下核心物流板块,安得智联承担着构建“制造+物流”闭环生态的使命。美的集团推动其分拆上市,是系统性拆分产业链环节、聚焦主业的关键举措:
IPO前,安得智联已获得海信集团、钟鼎创投、隐山资本等机构的突击入股(2025年6月Pre-IPO融资19亿元)[3]。港股市场作为国际资本平台,更能吸引产业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关注:
港股是连接中国与全球的资本市场,赴港上市可为安得智联拓展海外业务奠定基础。公司“1+3”供应链模型已在家电、家居等领域验证了可行性,港股上市后,可借助国际投资者的资源,将业务延伸至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如美的集团已有的海外布局可协同)[1][2]。
综上,安得智联选择港股上市,是监管环境适配、估值价值释放、集团战略布局及国际化发展的综合选择,核心目标是通过上市实现“价值提升、融资扩能、战略聚焦”的三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