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降5.86%的核心原因分析
根据华夏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管理层业绩说明会信息,结合财务数据拆解,其营收同比下降5.86%(至455.22亿元)的核心原因可归纳为资产端收益率下滑、净息差收窄及非息收入拖累三大类,具体如下:
一、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利息净收入贡献收缩
利息净收入是华夏银行营收的核心来源(占2025年上半年营收的67.16%),其同比下降3.6%(至305.74亿元)是营收下滑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来看:
- 贷款利息收入大幅减少:2025年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9.17%(至473.84亿元),主要受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影响。报告期内,华夏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仅较上年末增长2.15%(至24170.95亿元),增速放缓;同时,在“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的政策导向下,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导致贷款利息收入增长乏力。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显著下滑:金融投资(如债券、同业资产等)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3.26%,主要因市场利率下行导致持有资产的收益率下降,叠加部分投资资产结构调整(如减少高收益但高风险资产配置),拖累投资利息收入。
- 同业及存放央行资产利息收入下降:同业资产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2%,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87%,进一步拉低资产端整体收益。
二、净息差收窄,利息净收入增速放缓
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净息差(NIM)为1.54%,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息差收窄的核心原因是资产收益率下降速度快于负债成本下降速度:
- 资产端:受LPR下行、信贷需求不足及市场利率波动影响,贷款、金融投资等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持续下降;
- 负债端:尽管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同比下降14.72%(主要因存款结构优化、低成本存款占比提升),但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更大,导致息差收窄,进而拖累利息净收入增长。
三、非息收入拖累整体营收
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非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同比下降明显,其中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汇兑损益合计下降22.64%,主要因: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减少;
- 投资收益下滑:部分投资项目(如股权、债券)的收益下降,或处置收益减少,拖累投资收益。
四、其他因素
- 信贷结构调整:尽管华夏银行加大了科技型企业、绿色贷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总额增速30个百分点),但这些领域的贷款收益率可能低于传统行业,短期内对利息收入的贡献有限;
- 成本管控压力:尽管负债成本下降,但资产端收益下降导致整体营收增速放缓,成本管控的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总结
华夏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降的核心原因是资产端收益率下滑、净息差收窄及非息收入拖累,其中信贷有效需求不足、LPR下行导致的资产收益率下降是主要驱动因素。管理层表示,下半年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定息差水平、提升优质资产占比等措施,力争全年营收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