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收窄的核心原因,包括市场利率下行、业务结构优化、负债成本压力及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要分析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NIM)收窄的原因,需从净息差的核心驱动因素(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资产结构)入手,并结合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环境、银行战略调整及财务数据特征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原因的系统拆解:
净息差(NIM)=(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平均生息资产。其收窄本质是利息收入增速慢于利息支出增速,或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快于计息负债成本下降。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净息差收窄,主要受以下因素叠加影响:
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如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低位或小幅下降),市场利率中枢下移。
为应对零售贷款风险(如2024年消费贷、信用卡贷的不良率上升),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继续推进资产结构优化,主动降低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占比,转向低风险、低收益资产。
尽管市场利率下行,但平安银行的负债成本(尤其是存款成本)未同步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平安银行的资产久期(如贷款平均期限约3年)长于负债久期(如存款平均期限约1.5年),导致资产端重定价速度慢于负债端。例如,当市场利率下行时,负债端(如短期存款)的成本下降较快,但资产端(如长期贷款)的收益率下降较慢,短期内净息差会收窄;而当市场利率上行时,负债端成本上升较快,资产端收益率上升较慢,同样会压缩净息差。2025年上半年,这种久期错配因贷款投放增加(2025年上半年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增长6%)而加剧,进一步放大了净息差的收窄压力。
根据平安银行2025年一季度投资者关系记录表[1][2][3][4]:
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收窄是市场利率下行、业务结构优化、负债成本压力及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四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利率下行是外部诱因,业务结构优化是主动战略选择,负债成本压力是内部约束,三者叠加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
参考资料:
[1] 平安银行2025年一季度投资者关系记录表[证券之星];
[2] 时代财经:《平安银行:2025年净息差下行幅度趋缓》;
[3] 平安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4] 中银证券:《银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
[5] 平安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