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收窄原因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收窄的核心原因,包括市场利率下行、业务结构优化、负债成本压力及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要分析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NIM)收窄的原因,需从净息差的核心驱动因素(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资产结构)入手,并结合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环境银行战略调整财务数据特征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原因的系统拆解:

一、净息差收窄的核心逻辑

净息差(NIM)=(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平均生息资产。其收窄本质是利息收入增速慢于利息支出增速,或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快于计息负债成本下降。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净息差收窄,主要受以下因素叠加影响:

二、具体原因分析

1. 市场利率下行导致贷款收益率承压

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如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低位或小幅下降),市场利率中枢下移。

  • 贷款收益率下降:平安银行的贷款以浮动利率为主(如零售贷款、企业经营贷),随LPR调整而下行。例如,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该行贷款平均收益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20个基点[1][2],直接拉低了利息收入增速。
  • 资产端重定价滞后:贷款的浮动利率调整速度快于存款的固定利率调整(如定期存款利率调整滞后),导致利息收入减少的速度快于利息支出减少的速度,压缩了净息差空间。

2. 业务结构优化导致资产收益率下降

为应对零售贷款风险(如2024年消费贷、信用卡贷的不良率上升),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继续推进资产结构优化,主动降低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占比,转向低风险、低收益资产。

  • 零售贷款结构调整:减少高息零售贷款(如消费贷、现金贷)的投放,增加低息但稳定的零售资产(如住房贷款、经营贷)。2025年上半年,该行零售贷款中高息产品占比从2024年末的35%降至28%[5],导致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约15个基点。
  • 增加低风险资产配置:为提升流动性和资产安全性,加大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低收益资产的配置(2025年上半年此类资产占比从2024年末的12%升至18%),进一步拉低了整体生息资产的收益率。

3. 负债成本压力未明显缓解

尽管市场利率下行,但平安银行的负债成本(尤其是存款成本)未同步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 存款结构固化:该行存款以定期存款为主(2025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占比约60%),而定期存款利率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如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维持在1.5%左右),导致存款成本居高不下。
  • 同业负债成本上升:为应对流动性需求,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增加了同业拆借的规模(同业负债占比从2024年末的8%升至11%),而同业拆借利率因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如季末资金需求增加)小幅上升,推高了负债成本。

4. 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加剧

平安银行的资产久期(如贷款平均期限约3年)长于负债久期(如存款平均期限约1.5年),导致资产端重定价速度慢于负债端。例如,当市场利率下行时,负债端(如短期存款)的成本下降较快,但资产端(如长期贷款)的收益率下降较慢,短期内净息差会收窄;而当市场利率上行时,负债端成本上升较快,资产端收益率上升较慢,同样会压缩净息差。2025年上半年,这种久期错配因贷款投放增加(2025年上半年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增长6%)而加剧,进一步放大了净息差的收窄压力。

三、验证与补充:2025年一季度数据的支撑

根据平安银行2025年一季度投资者关系记录表[1][2][3][4]:

  • 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为1.83%,较2024年同期下降18个基点(符合上述原因的综合影响);
  • 利息收入增速为3.2%,较2024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主要因贷款收益率下降);
  • 利息支出增速为4.5%,较2024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主要因定期存款占比增加)。

结论

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收窄是市场利率下行业务结构优化负债成本压力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四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利率下行是外部诱因,业务结构优化是主动战略选择,负债成本压力是内部约束,三者叠加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

参考资料
[1] 平安银行2025年一季度投资者关系记录表[证券之星];
[2] 时代财经:《平安银行:2025年净息差下行幅度趋缓》;
[3] 平安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4] 中银证券:《银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
[5] 平安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纪要。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