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酒店作为以加盟模式为主的连锁品牌(截至2025年3月,加盟店占比超98%[2][6][8]),其管控问题主要集中在快速扩张与品控能力不匹配、加盟模式下的管理漏洞及供应链与服务流程的系统性缺陷三大核心领域,具体可拆解为以下几类:
一、卫生与品控危机:供应链与门店执行的双重漏洞
亚朵的“高端人文体验”定位与实际服务质量的反差,是其加盟店管控最突出的问题。2025年以来,多起卫生事件引发舆论风暴:
- 布草混洗与供应链漏洞:6月“医院枕套”事件(涉事杭州西溪紫金港亚朵为加盟店)暴露了洗涤环节的严重问题——涉事洗涤供应商同时承接酒店与医院布草业务,未按规定“专洗专运”,导致交叉污染;而门店在布草验收、布房、查房环节均存在疏漏,未及时发现问题[3][4][8][9]。类似问题还包括南昌红谷滩万象城亚朵的“皮肤过敏投诉”、广州亚朵的“花洒头发”、成都IFS亚朵X的“房间遗留垃圾”等[3][4],反映出加盟店对卫生标准的执行不到位,且总部对第三方供应商(如洗涤厂)的监管缺失。
- “减标减配”现象:部分加盟店为降低成本,存在硬件与服务缩水的情况。例如2025年7月,北京鸟巢附近的亚朵4.0版本“见野”酒店被曝“内窗房问题、餐厅台面凌乱、厨房卫生堪忧、杂物间混乱”,与亚朵标榜的“高端生活方式”形象严重不符[3][4]。
二、安全与人员管理:培训与监督的真空
2021年“阿里女员工事件”虽未最终定性,但已暴露亚朵加盟店在安全管理上的漏洞。曾任职于亚朵市场部的网友透露,加盟店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多为“换汤不换药”(即原酒店员工留任),仅店长和副店长由总部培训委任[1][5]。这种模式导致:
- 人员培训不到位:前台等关键岗位员工对“访客登记”“房卡办理”等安全流程的执行不严格,存在“未经房客允许办理房卡”的风险(尽管亚朵声明不存在违规,但警方未认可其说法)[1][5]。
- 执行环节的管理真空:总部对加盟店的日常运营监督不足,导致安全流程流于形式。例如“阿里女员工事件”中,若前台严格执行“查验访客身份”“登记信息”等流程,或可避免争议[1][5]。
三、加盟模式的矛盾:扩张与管控的失衡
亚朵的快速扩张几乎完全依赖加盟模式(2025年一季度加盟管理收入占总营收过半[8]),但这种“轻资产”模式导致总部对加盟店的管控力削弱:
- 供应链管控薄弱:加盟店的洗涤、布草等后端环节多为“自采”(如“医院枕套”事件中的涉事洗涤供应商为门店自采[9]),总部未对供应商资质、服务标准进行严格审核,导致交叉污染等问题频发[8][9]。
- 与加盟商的利益冲突:快速扩张导致同区域门店密集,客源分流、入住率下滑,压缩了加盟商的利润空间[8];此外,亚朵强制门店采购高价枕头(如深睡枕PRO系列),并要求承担库存压力,加剧了总部与加盟商的矛盾(2021年IPO冲刺阶段,加盟商曾到总部维权[7])。
四、价格管控:市场波动下的信任危机
2025年长白山稻米节期间,当地亚朵酒店房价飙升至4000-5000元(较平日暴涨十余倍),尽管监管部门介入后解释“高价房型未实际成交”,但仍引发消费者对亚朵“价格合理性”的质疑[3][4]。这种“旺季暴涨”的现象,反映出总部对加盟店的价格管控不够,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总结:管控问题的核心逻辑
亚朵的加盟店管控问题,本质是**“快速扩张”与“品控能力”的矛盾**。为了追求规模增长,亚朵采用“轻资产、高加盟”的模式,但总部的“管理半径”未能跟上扩张速度,导致:
- 供应链(如洗涤、布草)、人员(如一线员工)、运营(如安全流程)等关键环节的管控缺失;
- 与加盟商的利益冲突加剧(利润压缩、强制采购);
- 品牌形象与实际服务质量的反差,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亚朵的“生活方式品牌”定位或将沦为“口号”,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