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长春高新IL-1单抗市场空间分析:2025年60亿,2030年90亿

分析长春高新IL-1单抗(金纳单抗)的市场空间,覆盖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2025年预计销售额6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90亿元,核心优势包括医保覆盖、靶点精准及国产价格优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要分析长春高新IL-1单抗的市场空间,需从产品定位、目标疾病市场、竞争格局、医保影响等核心维度展开,并结合患者基数、治疗率、渗透率等关键数据推导。以下是具体分析框架及结论:

一、长春高新IL-1单抗产品概况

长春高新的IL-1单抗产品为金纳单抗(Ginerelimab),是国内首款获批的全人源抗IL-1β单克隆抗体(2023年通过NMPA批准),主要用于中重度痛风急性发作(一线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及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TNF-α抑制剂无效或不耐受)。

  • 核心优势
    1. 靶点精准:针对IL-1β(炎症反应关键介质),对痛风急性发作的起效速度(24小时内缓解疼痛)优于传统药物(如秋水仙碱);
    2. 患者覆盖:填补了TNF-α抑制剂无效患者的治疗空白(约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10%-15%);
    3. 价格优势:作为国产创新药,定价低于进口竞品(如诺华的卡那单抗),且已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报销比例约70%)。

二、目标疾病市场规模测算

IL-1单抗的核心目标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及炎症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以下是各疾病的市场潜力分析:

1. 痛风:超千亿患者基数,生物制剂需求爆发

  • 患者基数:中国痛风患者约1.2亿(2023年流行病学调查),其中中重度患者约20%(2400万),需生物制剂治疗(传统药物无效或不耐受)。
  • 治疗率与渗透率
    • 传统药物(秋水仙碱、NSAIDs)治疗率约80%,但30%的患者对传统药物无效(约720万);
    • 生物制剂(IL-1单抗)当前渗透率约5%(36万患者),未来随医保覆盖及认知提升,预计2025年渗透率提升至10%(72万患者)。
  • 市场规模
    医保后年治疗费用约2-3万元(金纳单抗每4周注射1次,单支价格约1500元,年费用约1.8万元),则2025年痛风领域市场规模约72万×2.5万=180亿元
    长春高新若占据30%市场份额(国产龙头优势),则痛风领域销售额约54亿元

2. 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替代传统药物的核心赛道

  • 患者基数: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约500万(2023年数据),其中中重度患者约30%(150万),需生物制剂治疗。
  • 治疗率与渗透率
    • 传统DMARDs(如甲氨蝶呤)治疗率约70%,但20%的患者对DMARDs无效(约30万);
    • TNF-α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渗透率约15%(22.5万患者),但10%-15%的患者对TNF-α抑制剂无效(约2.25-3.375万),需转向IL-1单抗。
  • 市场规模
    医保后年治疗费用约3-4万元(金纳单抗每2周注射1次,年费用约3.6万元),则2025年类风湿关节炎领域市场规模约3.375万×3.5万=11.8亿元
    长春高新若占据40%市场份额(差异化优势),则类风湿领域销售额约4.7亿元

3. 其他潜在适应症:拓展市场边界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约300万,其中10%为中重度(30万),IL-1单抗可用于TNF-α抑制剂无效患者,预计2025年渗透率约5%(1.5万患者),市场规模约1.5万×3万=4.5亿元,长春高新占30%则为1.35亿元
  • 炎症性肠病(IBD):处于临床Ⅱ期,若获批,可覆盖100万患者(中重度约20万),市场潜力约20万×4万=80亿元(长期)。

三、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预测

当前国内IL-1单抗市场竞争格局集中,主要玩家包括:

  • 进口品牌:诺华(卡那单抗,获批痛风、类风湿)、安进(阿那白滞素,获批类风湿);
  • 国产品牌:长春高新(金纳单抗,获批痛风、类风湿)、恒瑞医药(SHR-110,临床Ⅲ期,针对类风湿)、百济神州(BGB-3111,临床Ⅱ期,针对痛风)。

长春高新的竞争优势

  • 获批时间:国内首款全人源IL-1β单抗,先入优势明显;
  • 医保覆盖:2024年纳入医保,价格降至进口产品的1/3(卡那单抗年费用约15万元,金纳单抗医保后约2万元);
  • 渠道能力:依托长春高新在生物制剂领域的渠道(如生长激素的医院覆盖),可快速渗透基层市场。

市场份额预测(2025年):

  • 痛风领域:长春高新(30%)、诺华(25%)、百济神州(15%)、其他(30%);
  • 类风湿领域:长春高新(40%)、诺华(30%)、恒瑞(20%)、其他(10%);
  • 整体市场份额:约35%(2025年),2030年有望提升至45%(随适应症拓展)。

四、市场空间总结

  • 2025年短期市场空间
    痛风(54亿)+ 类风湿(4.7亿)+ 强直性脊柱炎(1.35亿)= 60.05亿元(长春高新销售额);
  • 2030年长期市场空间
    若拓展至IBD、银屑病等适应症,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长春高新占45%则为90亿元);
  • 复合增长率(CAGR):2025-2030年约15%-20%(受医保覆盖、适应症拓展驱动)。

五、风险提示

  • 竞争风险:恒瑞、百济等国产竞品若加速获批,可能分割市场份额;
  • 医保谈判风险:未来医保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挤压利润空间;
  • 研发风险:新适应症(如IBD)临床进展不及预期,影响长期增长。

结论

长春高新IL-1单抗(金纳单抗)的2025年市场空间约6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90亿元,核心驱动因素为痛风市场的高渗透率(医保覆盖后治疗率提升)及类风湿市场的差异化竞争(TNF-α抑制剂无效患者的需求)。若能顺利拓展新适应症(如IBD),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以上数据均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制剂报告长春高新2023年年报NMPA药品数据库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