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酒业经销商数量减少原因及影响分析

分析舍得酒业经销商数量减少的核心原因,包括行业竞争、产品策略失误及管理不足,探讨其对市场竞争力与财务表现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与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要分析舍得酒业经销商数量减少的含义,需结合行业环境、产品策略、经销商管理及财务表现等多维度数据,以下是具体结论:

一、经销商数量变动的核心数据回顾

根据公开信息[1][2][4][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经销商253家,退出331家,期末共2585家,较2024年末净减少78家(同比2024年上半年净增加154家的趋势逆转);
  • 2024年二季度:新增112家,退出98家,净增长14家(但退出率高达46%,说明经销商流动性大);
  • 2022年:全国经销商2158家,较2021年末净减少94家(省内经销商减少144家,占比超60%)。

二、经销商减少的核心原因

经销商退出的本质是**“盈利性下降”**,具体驱动因素包括:

1. 行业环境下行,竞争加剧

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企业(如泸州老窖、洋河)均面临销售压力,舍得作为区域名酒,抗风险能力更弱[4]。2025年上半年,舍得酒类销售收入24.18亿元,同比下降19%[1],直接反映市场需求收缩,经销商盈利空间被挤压。

2. 产品策略失误:低端酒“水土不服”

舍得的**低端产品(如T68)**是经销商退出的重灾区[4]:

  • 定价偏高:T68定价68元/瓶,高于同档光瓶酒(如黄盖玻汾50元/瓶),自饮场景性价比低;
  • 度数不符合趋势:50度的高度酒不符合当前“轻饮酒”潮流(多数光瓶酒为38-42度),限制了自饮人群;
  • 品牌力薄弱:尽管T68投入大量广告,但品牌认可度低,无法与玻汾、牛栏山等大众酒品牌竞争,导致经销商进货后难以动销。

3. 经销商管理能力不足

舍得的“3+6+4”营销策略侧重“服务型厂商”,但管控力度弱[4]:

  • 对经销商的库存管理、价格管控不足,导致市场窜货、价格混乱,影响经销商利润;
  • 针对低端产品的渠道支持(如终端促销、人员培训)不足,无法帮助经销商解决销售难题。

4. 区域市场分化:省内市场压力更大

2022年,舍得省内经销商减少144家(占总减少量的60%),而省外经销商仅减少30家[2]。原因可能是:

  • 省内市场竞争更激烈(如与剑南春、郎酒等川酒品牌直接对抗);
  • 省内消费者对舍得的“生态酿酒”概念认可度不足,导致产品动销缓慢。

二、经销商减少反映的核心问题

  1. 市场竞争力下降
    经销商退出的核心原因是产品卖不动(尤其是低端酒),说明舍得在产品力、品牌力上无法应对行业下行压力,市场份额被挤压。

  2. 产品策略失误
    低端酒的定价、度数及品牌定位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广告投入大、销售效果差”的恶性循环,反映公司对大众酒市场的理解不足。

  3. 经销商生态恶化
    经销商“进多出少”的流动性大(如2024年二季度退出率46%),说明公司与经销商的“利益绑定”不够,无法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

  4. 财务业绩承压
    经销商减少直接导致销售收入下降(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9%[1]),而低端酒的高退出率进一步拉低了整体毛利率(低端酒毛利率低于中高档酒),影响公司盈利质量。

三、总结

舍得酒业经销商数量减少,本质是**“产品策略失误+经销商管理不足+品牌力薄弱”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公司在大众酒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无法应对白酒行业“存量竞争”的挑战。若不调整产品策略(如优化低端酒的定价、度数)、加强经销商管控(如增加渠道支持、规范市场秩序),可能进一步导致市场份额流失,影响长期业绩。

数据来源
[1] 2025年半年度经营数据公告;[2] 2022年年度财报;[4] 2024年二季度经销商数据分析;[5] 202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