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霸王茶姬同店GMV下降23%的核心原因:门店扩张过快导致客流分流、爆款依赖与产品创新不足、成本压力与营销反噬、海外业务亏损及行业竞争加剧。探讨茶饮行业趋势与应对策略。
霸王茶姬同店GMV下降23%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因素,结合网络搜索信息[1]-[10]分析如下:
霸王茶姬为冲刺上市,2024年一年开店近3000家,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门店总数达6681家。其中,华东地区门店数量最多(接近2000家),成为同店下滑最明显的区域(下滑幅度达27.3%)。门店密集导致单店覆盖的客群被分流,叠加中高端市场空间有限,难以支撑持续高速增长,2024年一季度后同店成交额首次下滑,2025年一季度大中华区单店月均GMV从2024年同期的54.9万元跌至43.2万元(累计跌幅21%)。
霸王茶姬长期依赖明星单品“伯牙绝弦”作为增长主力,但该产品已出现疲态:一方面,消费者对“东方茶”概念的审美疲劳加剧;另一方面,竞品(如喜茶、茶颜悦色)纷纷模仿其“大单品+标准化”模式,导致产品差异化减弱。缺乏新爆款支撑,复购率下降,进一步拖累同店GMV。
为维持增长,霸王茶姬持续加大营销投入(2024年营销费用超10亿元,2025年一季度仍在进行品牌建设投资),包括分众传媒广告、微信群/小程序折扣券(如9.9元购买15-20元饮品)等。高频营销推高了成本,但并未带来相应的客流增长,反而因价格战挤压了单店利润空间。
霸王茶姬的海外业务处于起步阶段,2025年一季度仍存在净亏损。海外市场的拓展需要大量投入(如供应链搭建、品牌推广),但短期难以贡献利润,拖累了整体业绩表现。
茶饮行业整体同店下滑成为趋势,主要因:1. 奶茶店加密(如喜茶2024年二季度同店下滑30%);2. 价格战频发(如霸王茶姬的9.9元折扣券);3. 疫情后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消费者对中高端茶饮的支付意愿下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霸王茶姬的同店GMV进一步下滑。
霸王茶姬同店GMV下降是门店扩张过快、爆款依赖、成本压力、海外业务亏损及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核心矛盾在于,前期“狼性扩张”的加盟模式难以持续支撑中高端市场的增长,亟需从“流量驱动”转向“产品创新+供应链韧性”的下半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