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酒业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其酿造工艺融合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态理念,核心可概括为“生态原料、传统制曲、匠心发酵、精准蒸馏、长期陈藏”五大环节,具体如下:
一、生态原料:六粮配方,源头把控
舍得酒业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大麦”六种粮食**为原料,强调“粮为酒之肉”的传统理念。其中:
- 高粱以四川糯高粱为主(支链淀粉含量高,利于发酵生香),辅以东北优质高粱;
- 大米、糯米选自四川、海南等南方产区(米香浓郁,提升酒体绵甜);
- 小麦采用四川、河南的红色软质小麦(蛋白质含量适中,适合制曲);
- 玉米、大麦则来自东北绿色基地(颗粒饱满,淀粉转化率高)。
原料均通过低温贮存系统(10万吨金属粮仓)保鲜,避免农残污染与营养流失,确保源头生态品质[4]。
二、传统制曲:三曲复合,非遗传承
制曲是“酒之骨”,舍得酒业沿袭400多年的《太禾曲经》工艺,采用**“三曲复合”制曲法**:
- 桃花曲:每年1-4月制作(中温曲,温度28-32℃),曲风清新,利于酒体幽雅;
- 月桂曲:5、9-12月制作(中高温曲,温度35-40℃),曲风醇厚,提升酒体绵甜;
- 陈香曲:6-8月制作(高温曲,温度45-50℃),曲风浓郁,增加酒体陈香。
三类曲按特定比例混合使用,形成独特的“黄金酒曲”,其菌种经过千年繁衍,成为舍得酒香气的核心来源[1][3][5]。
三、匠心发酵:本窖循环,长期熟化
发酵是“酒之魂”,舍得酒业采用**“本窖循环”工艺**(区别于沱牌的“跑窖循环”),即同一批次酒糟在蒸馏后,重新加入新料回入原窖池发酵,确保酒体风味更纯正。关键参数:
- 堆积发酵:原料经粉碎后,与酒曲混合堆积,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预发酵,形成前驱香物质;
- 入窖发酵:周期100天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双轮底发酵(底层酒糟重复发酵)长达200天以上,使酒体中的酯类、醇类等风味物质充分积累,提升酒质复杂度[3]。
四、精准蒸馏:分段摘酒,量质取酒
蒸馏是“提香关键”,舍得酒业采用**“分段量质摘酒”工艺**:
- 蒸馏时,按酒液流出的先后顺序,分为“头酒”(含高沸点杂质,舍去)、“中酒”(核心优质基酒,保留)、“尾酒”(含低沸点杂质,舍去);
- 中酒再按风味特征细分(如“醇甜型”“清香型”“酱香型”等),分别用于不同产品的基酒或调味酒,确保每一滴酒的品质稳定[3]。
五、长期陈藏:老基酒战略,岁月沉淀
舍得酒业坚持“老基酒是灵魂”的理念,从1976年开始,每批次优质基酒均预留10-20%用于战略储藏,至今已积累12万吨优质老酒(行业领先)。这些基酒在陶坛(透气不透水,利于酒体老熟)中陈藏,经过岁月沉淀,酒体中的醛类、杂醇油等有害物质逐渐挥发,酯类、酸类等风味物质进一步融合,形成“香气丰满悠长、口感绵柔醇厚”的独特风格[2]。
核心特色:“六老”技艺,非遗传承
舍得酒业的酿造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是“六老”技艺:
- 老窖池:拥有1万余口老窖池,其中明代1563年的老窖池与清代泰安作坊老窖池仍在使用,为酒体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 老酒糟:长期持续使用的优质糟醅,保留了千年酿酒的“微生物基因”;
- 老基酒:12万吨战略储藏的优质基酒,是产品品质的保障;
- 老曲艺:400多年的制曲工艺,确保曲药的稳定性与独特性;
- 老酿艺:传承唐代射洪春酒、明代谢酒的酿造技艺,融合现代科技;
- 老匠人:平均工龄25年以上的酿酒师傅,用经验把控每一个环节[2]。
总结
舍得酒业的酿造工艺,既保留了中国白酒“传统、匠心、陈藏”的核心基因,又融入了“生态、科学、精准”的现代理念,通过“原料-制曲-发酵-蒸馏-陈藏”的全流程把控,最终形成了“香气幽雅、口感绵柔、回味悠长”的产品特色,成为中国白酒“生态酿造”的典范。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搜索结果[1][2][3][4][5]及公司公开资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