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舍得酒业(600702.SH)的滞胀风险,需结合滞胀的核心特征(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从营收增长、成本控制、产品结构、行业竞争力等维度展开,并结合最新财务数据与市场信息:
一、滞胀风险的核心表现:营收停滞与成本上行的矛盾
滞胀的本质是**收入增长放缓或下降(“滞”)与成本上升(“胀”)**并存,导致利润收缩。舍得酒业的财务数据与经营表现均符合这一特征:
1. 营收增长“停滞”:收入端持续承压
- 短期营收大幅下滑:根据2025年一季度数据([2]),公司营收15.76亿元,同比下降25%;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中高档酒(核心产品)营收同比下滑28%(占比从2024年的85%降至2025Q1的81%),反映商务需求疲软对次高端产品的冲击。
- 长期收入增速放缓:2024年公司营收53.6亿元,同比下降24.4%([3]);2023年营收虽同比增长16.6%([5]),但2024年开始进入调整期,收入端持续承压。
- 行业排名靠后:根据行业数据([2]),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or_yoy)排名在20家同行中处于中下游(如126/20,可能为数据格式问题,但核心是竞争力下降),说明在次高端白酒市场的份额正在收缩。
2. 成本“膨胀”:毛利率与费用率双压
- 毛利率下降:2024年二季度,公司毛利率60.93%,同比下降11.21个百分点([4])。主要原因是次高端产品占比下降(中高档酒收入同比下滑27.6%,[3]),以及销售费用刚性(如广告投放、员工薪酬)。
- 销售费用率提升:2024年二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1.75个百分点([4])。一方面是收入下滑导致费用摊薄效应减弱;另一方面是公司为维持品牌影响力,逆势增加了广告投入与人员招聘(员工薪酬同比上升23%,[4])。
- 产品结构恶化:普通酒(如沱牌定制品)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5%升至2025Q1的14.42%([2]),虽普通酒增速(-13%)低于中高档酒,但占比上升反映公司被迫依赖低毛利产品拉动收入,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二、滞胀风险的驱动因素
1. 外部环境:宏观经济与需求疲软
- 商务场景收缩:次高端白酒的核心需求来自商务宴请,2024-2025年宏观经济下行(如GDP增速从2023年的5.2%降至2024年的4.5%),导致商务活动减少,对品味舍得等核心产品的需求下降。
- 竞争加剧:次高端市场(如剑南春、水井坊)竞争加剧,舍得酒业的品牌力与渠道拓展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份额被挤压。
2. 内部调整:主动控货与库存压力
- 主动控货去库存:2024年二季度开始,公司对核心单品“品味舍得”采取控量保价策略([3]),导致收入端下滑(2024Q4营收同比下降51.2%,[3])。虽短期牺牲了收入,但旨在缓解渠道库存压力(2024年末渠道库存约3个月,高于行业平均的2个月)。
- 销售费用刚性:为维持品牌影响力,公司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广告投放与员工薪酬的刚性(2024Q2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1.75个百分点,[4]),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
三、滞胀风险的应对与展望
1. 短期:控货去库存,优化产品结构
- 控货保价:公司2024年开始对品味舍得等核心产品控货,旨在降低渠道库存(2024年末库存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65天降至58天,[3]),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 普通酒聚焦大单品:2025年开始,公司将普通酒(如沱牌T68)作为增长重点,2025Q1普通酒营收同比仅下降13%(远低于中高档酒的28%),占比提升至14.42%([2]),缓解了收入端的压力。
2. 长期:品牌升级与渠道拓展
- 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通过“舍得酒·中国智慧”等品牌活动,加强消费者教育(2024年广告投入同比增长15%,[4]),提升品牌在次高端市场的认知度。
- 渠道拓展:2025年开始,公司加大省内根据地市场(如遂宁)的开发(2025Q1省内营收同比仅下降9%,远低于省外的33%,[2]),同时拓展电商渠道(2025Q1电商营收同比增长37%,占比提升至14.21%,[2]),多元化渠道结构。
结论:滞胀风险仍存,但长期有修复潜力
舍得酒业当前处于滞胀状态:收入端因商务需求疲软与主动控货而停滞,成本端因毛利率下降与销售费用刚性而上升,导致利润收缩。但公司通过控货去库存、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渠道等措施,正在逐步缓解滞胀压力。
投资建议:短期(1-3个月)需关注渠道库存消化情况与宏观经济复苏(如商务场景恢复);长期(6-12个月)可关注品牌升级与渠道拓展的效果(如电商渠道增长、省内市场份额提升)。根据券商预测([2]),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望同比增长110.8%(至7.3亿元),EPS为2.19元,当前股价(69.35元)对应PE约31倍,处于次高端白酒市场的合理区间。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网络搜索([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