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酒业经销商退出原因分析:行业环境与产品结构问题

本文深入分析舍得酒业经销商退出的核心原因,包括行业环境恶化、产品结构失衡、高端化策略遇阻及库存压力等,揭示其短期与长期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要分析舍得酒业经销商退出的核心原因,需结合行业环境、企业策略、产品表现及渠道数据,从主动调整被动退出两方面总结,具体如下:

一、2021年:主动调整期——匹配高端化战略的经销商洗牌

2021年复星入主后,舍得酒业启动高端化转型,全年新增经销商1036家、退出545家(同比增加近28%)。此阶段退出主要为企业主动优化

  • 目的:淘汰与高端化战略不匹配的中小经销商,引入具备高端酒运营能力的优质经销商(如覆盖商务、宴席等场景的渠道商);
  • 结果:新增经销商带动了新市场拓展,直接推动2021年营收(+83.8%)与净利润(+114.25%)的高增长(新闻[7])。

二、2022年至今:被动退出期——行业与企业自身问题导致经销商流失

2022年起,舍得酒业经销商退出转为被动为主,核心原因包括:

1. 行业环境恶化:次高端白酒需求疲软,竞争加剧

  • 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2023年以来,白酒行业增速放缓,次高端市场(300-800元价位)受茅五洋泸等高端品牌挤压,商务需求(舍得的核心场景)大幅下滑(新闻[1][10]);
  • 数据支撑:2024年舍得酒业营收骤降24.41%(仅完成“三年百亿”目标的50%),净利润下滑80.46%(新闻[9]);2025年上半年营收继续下降19%(新闻[8])。行业下行导致经销商拿货意愿减弱,库存积压严重。

2. 产品结构失衡:低端酒产品力不足,成为退出“重灾区”

  • 低端酒(如T68)表现极差:2024年二季度低端酒营收1.46亿,同比下降47.3%(新闻[1]);2022年低端酒营收5.64亿,同比仅增长17.49%(远低于中高档酒的32.38%)(新闻[5]);
  • 问题根源:
    • 定价错位:T68定价68元,高于黄盖玻汾(50元)等竞品,自饮场景性价比低;
    • 度数不符合趋势:50度的高度数不符合当前大众自饮的“低度化”需求(如光瓶酒多为38-42度);
    • 营销投入无效:T68近年广告费投入大,但未提升产品认可度(新闻[1])。
      低端酒的滞销直接导致低端经销商大量退出(如2024年二季度退出的98家经销商中,低端酒占比高)。

3. 高端化策略遇阻:千元价位竞争力不足,未能支撑经销商利润

  • 高端产品(如“舍不得”系列)未能突破:尽管2021-2023年高端化推动了营收增长,但2024年起,千元价位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品牌垄断,舍得高端产品品牌认知度不足,难以吸引商务与礼品场景的消费者(新闻[10]);
  • 结果:高端经销商因产品动销慢、利润空间小而退出,导致2024年高端酒营收增速放缓(新闻[9])。

4. 库存与现金流压力:经销商“拿货意愿”崩溃

  • 2024年,舍得酒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08亿元(同比由正转负),合同负债(预收账款)1.65亿元(同比下滑40.4%)(新闻[9]);
  • 这些数据反映:经销商不再提前打款拿货(因库存积压严重),企业不得不通过赊销维持渠道,但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导致更多经销商选择退出。

5. 销售费用投入低效:未能拉动业绩,影响经销商信心

  • 2024年,舍得酒业销售费用增加6.46%,但营收仍下滑7.31%(新闻[10]);
  • 费用投入集中在广告与渠道拓展,但未解决产品力市场需求的核心问题,导致经销商对企业的营销能力失去信心,选择退出。

总结:经销商退出的核心逻辑

  • 短期因素:行业下行、库存压力、销售费用低效;
  • 长期因素:产品结构失衡(低端酒产品力差)、高端化策略遇阻(品牌认知度不足);
  • 演变趋势:2021年为主动调整,2022年至今转为被动退出,且退出数量随行业与产品问题加剧而增加(如2024年退出412家,2025年上半年退出331家)。

补充:2025年最新情况

2025年上半年,舍得酒业新增经销商253家,退出331家(净减少78家)(新闻[8])。退出原因仍以低端酒滞销高端化遇阻为主,同时行业调整期的商务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退出意愿。

综上,舍得酒业经销商退出是行业环境、产品结构、高端化策略及库存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产品力不足(尤其是低端酒)与高端化未能突破是核心矛盾。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