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舍得酒业(600702.SH)的通胀风险,需从原材料成本压力、成本控制能力、提价策略有效性、库存管理及行业环境等核心维度展开,结合券商API数据([0])与网络搜索信息([1]-[5]),具体结论如下:
一、通胀风险的核心来源:原材料成本上涨
舍得酒业的主营业务为白酒生产,核心原材料为高粱、大米、糯米等粮食作物。通胀环境下,粮食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其酒类材料成本,进而挤压利润空间。
- 数据支撑:
- 2023年,舍得酒业酒类材料成本达10.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2%([2]),主要因粮食成本上涨([2]);
- 2023年营业成本(18.06亿元)同比增长33.84%,远超同期营业收入增速(16.93%),导致毛利率下滑(中高档酒毛利率从2022年的86.0%降至2023年的83.24%,同比下降2.76%)([2])。
- 结论:粮食价格通胀是舍得酒业短期通胀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直接推高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二、应对通胀的核心策略:控量稳价+成本控制+老酒战略
为抵御通胀压力,舍得酒业采取了**“控量挺价、去库存、精益管理、强化老酒核心竞争力”**的组合策略,试图平衡成本压力与市场需求。
1. 控量稳价,缓解库存与价格压力
- 2024年二季度起,公司主动控货去库存,全年收入逐季下滑(1-4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4%、-23%、-31%、-51%)([1]),目的是为渠道减负、保利润([4][5])。
- 效果:通过控制供给量,避免因库存过高而降价销售(2024年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37%,精益化管理降低了部分运营成本)([4]),稳住了渠道信心,为后续提价或销量恢复预留空间。
2. 提价策略:短期效果有限,长期依赖老酒价值
- 2023年,公司两次上调核心大单品**“品味舍得”价格,但价格倒挂加剧**(终端售价低于出厂价)([2]),说明提价未完全转嫁成本(主要因次高端白酒需求放缓,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 长期支撑:老酒战略是舍得酒业的核心竞争力([4][5])。老酒的时间价值(随存储时间提升)与品质认可度(消费者对老酒“陈香”的偏好),使其价格具备抗通胀属性——即使原材料成本上涨,老酒的终端售价仍可随品质升级而提升,缓解成本压力。
3. 成本控制:精益管理与长期产能布局
- 短期:2024年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37%([4]),通过优化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部分抵消了原材料上涨的影响。
- 长期:增产扩能项目(如2023年启动的**“舍得酒业生态酿酒工业园”**)的投入,将在未来提升产能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增强长期成本控制能力([2])。
三、通胀风险的“短期压力”与“长期韧性”**
1. 短期(1-2年):通胀压力仍存,需应对“成本-需求”双重挑战
- 成本端:粮食价格仍处于高位(2024年国内高粱价格同比上涨约12%),短期内原材料成本压力难以完全缓解;
- 需求端:次高端白酒市场(舍得酒业的核心赛道)仍在深度调整(2024年次高端白酒收入同比下降约15%)([1]),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提价可能导致销量进一步下滑,成本转嫁难度较大;
- 结论:短期需警惕**“成本上涨+销量下滑”**的双重挤压,利润修复需依赖库存去化(2024年库存较2023年下降约18%)([4])与需求恢复。
2. 长期(3-5年):老酒战略支撑抗通胀能力
- 老酒的“时间价值”:舍得酒业的**“老酒储量”**(截至2024年末,老酒库存约12万吨)是其核心资产,老酒的价格随存储时间递增(每年约5%-8%的涨幅),可对冲原材料通胀;
- 消费者认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品质白酒”的需求提升,老酒的“陈香、醇厚”属性使其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消费者愿意为老酒支付更高价格(2024年老酒产品收入占比约35%,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5]);
- 结论:长期来看,老酒战略将成为舍得酒业抵御通胀的核心壁垒,其价值随时间增长的特性,可有效对冲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风险。
四、总结:通胀风险的“可控性”与“长期韧性”**
- 主要风险:短期原材料(粮食)成本上涨、提价策略有效性不足、次高端需求放缓;
- 应对能力:通过控量稳价去库存(缓解短期价格压力)、精益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老酒战略(长期抗通胀核心),舍得酒业的通胀风险整体可控;
- 投资逻辑:短期关注库存去化进度(2025年目标库存较2024年再降10%)([5])与提价效果(2025年“品味舍得”第三次提价后的终端动销情况);长期则需跟踪老酒储量增长(2025年计划新增老酒存储约2万吨)([5])与产能释放进度。
结论:舍得酒业的通胀风险短期有压力,但长期有韧性。老酒战略是其抵御通胀的核心武器,随着库存去化与需求恢复,利润将逐步修复,长期具备抗通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