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江海股份超级电容业务增长前景分析 |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深度分析江海股份超级电容业务增长前景,涵盖行业环境、公司布局、竞争优势及风险因素。超级电容在新能源、轨道交通及工业节能领域应用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发布时间:2025年9月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江海股份超级电容业务增长前景分析报告

一、行业环境:超级电容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超级电容(EDLC)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凭借**高功率密度(1000-10000 W/kg)、快速充放电(秒级)、长寿命(10万次以上循环)、宽温度范围(-40℃至85℃)**等特性,在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节能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成为储能市场的重要补充。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3年全球超级电容市场规模约32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6%;预计2025-2030年仍将保持12%-15%的复合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 新能源汽车领域:超级电容作为商用车(公交车、卡车)的辅助动力系统(APU),可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回收率达70%以上),降低燃油消耗15%-20%,符合“双碳”目标下的节能需求。2023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38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搭载超级电容的车型占比约10%,预计2025年占比将提升至15%。
  2. 可再生能源领域:风电、光伏的间歇性发电需要“短平快”的储能解决方案,超级电容可快速响应(毫秒级),平滑输出波动,配合锂电池/钒电池实现“功率-能量”互补。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300GW,其中超级电容在储能系统中的渗透率约2%,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5%。
  3. 工业领域:起重机、电梯、港口机械等设备的能量回收系统中,超级电容可储存回收的动能(如电梯下降时的能量),再用于下次启动,降低能耗20%-30%。2023年国内工业节能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超级电容的应用占比约3%,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

二、公司业务布局:超级电容成第二增长曲线

江海股份(002484.SZ)作为国内电容器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超级电容三大板块,其中超级电容是公司2020年以来重点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

1. 产能布局

公司于2021年启动“超级电容产业化项目”,一期产能为100万只/年(主要为2.7V/3000F、3.0V/5000F等工业级产品),2023年已满负荷运行;2024年启动二期产能扩建,计划新增200万只/年产能(涵盖新能源汽车级、轨道交通级产品),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产能的持续扩张为超级电容业务增长提供了产能保障。

2. 产品结构

公司超级电容产品覆盖工业级、新能源汽车级、轨道交通级三大系列:

  • 工业级产品:主要用于起重机、电梯、UPS等领域,特点是高可靠性、长寿命(循环次数≥10万次),2023年占超级电容收入的60%。
  • 新能源汽车级产品:主要用于商用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特点是高功率密度(≥5000 W/kg)、宽温度范围(-40℃至85℃),2023年占比约30%,客户包括宇通客车、比亚迪商用车等。
  • 轨道交通级产品:主要用于地铁、有轨电车的辅助电源系统,特点是抗振动、抗电磁干扰,2023年占比约10%,已进入国内多家轨道交通企业的供应商名录。

三、竞争优势:技术与客户资源构建壁垒

1. 技术积累

公司在电容器领域有近30年的技术积累,超级电容的核心技术(电极材料、电解液、工艺设计)均实现自主研发:

  • 电极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比表面积≥2000 m²/g),提高了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可达25 Wh/kg),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 Wh/kg)。
  • 电解液:开发了离子液体电解液,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85℃)的挥发问题,提升了产品的高温稳定性。
  • 工艺设计:采用卷绕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功率密度(可达8000 W/kg),适合快速充放电场景。

截至2023年末,公司超级电容业务拥有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技术壁垒显著。

2. 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多年的电容器行业经验,积累了稳定的下游客户资源:

  • 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宇通客车、比亚迪商用车、福田汽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3年新能源汽车级超级电容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35%。
  • 轨道交通领域:进入中国中车、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客户的供应商名录,2023年轨道交通级超级电容收入达0.4亿元,同比增长40%。
  • 工业领域:与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海尔集团等合作,2023年工业级超级电容收入达2.4亿元,同比增长25%。

四、增长驱动因素:下游需求爆发+产品结构升级

1. 下游需求爆发

  • 新能源商用车: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持续增长,2023年销量达38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搭载超级电容的车型占比约10%,预计2025年占比将提升至15%,带动超级电容需求增长。
  • 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的装机量持续增加,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300GW,其中超级电容在储能系统中的渗透率约2%,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5%,需求规模将从2023年的6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5亿美元。
  • 工业节能:工业领域的节能需求日益迫切,起重机、电梯等设备的能量回收系统对超级电容的需求增长,2023年国内工业级超级电容需求达1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2025年将达15亿元。

2. 产品结构升级

公司超级电容产品从工业级向新能源汽车级、轨道交通级升级,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 新能源汽车级产品:2023年占比约30%,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40%,该产品的毛利率(约35%)高于工业级产品(约25%),将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 轨道交通级产品:2023年占比约10%,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20%,该产品的毛利率(约40%)更高,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五、风险因素

1. 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超级电容市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如国外的Maxwell(特斯拉旗下)、松下,国内的法拉电子、艾华集团等,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公司的毛利率。

2. 原材料价格波动

超级电容的核心材料包括活性炭、铝箔、电解液等,其中活性炭的价格占比约30%,铝箔占比约20%。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如活性炭价格受煤炭价格影响,铝箔价格受铝价影响)将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

3. 技术进步风险

虽然超级电容的技术壁垒较高,但随着固态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若这些技术在功率密度、寿命等方面实现突破,可能对超级电容的应用场景造成替代风险。

六、结论

江海股份的超级电容业务处于行业高增长+公司自身布局完善的有利位置,未来增长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公司超级电容业务收入将达5亿元(2023年为4亿元),同比增长25%;2026年将达6.5亿元,同比增长30%。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下游新能源商用车、可再生能源、工业节能需求的爆发,公司产能的持续扩张,以及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尽管存在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但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客户资源等优势,有望在超级电容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