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研发投入方向分析:三电技术、智能驾驶与智能制造

本文深度解析赛力斯研发投入的六大核心方向,包括三电技术、智能驾驶、新车型开发等,并对比行业数据,展望未来战略布局。

发布时间:2025年9月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3 分钟

赛力斯研发投入方向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赛力斯(601127.SH)作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凭借AITO问界系列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成功,实现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新能源汽车销量426,885辆,占总销量的85.9%。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公司对研发的持续高强度投入。2024年,赛力斯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仍达12.19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95%。本文将从研发投入总体情况核心方向拆解效果与行业对比未来展望四大维度,系统分析赛力斯的研发投入方向及战略逻辑。

二、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1. 金额与增长速度

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呈现高速增长特征:

  • 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远超同期营业收入305.04%的增速(注:营业收入高增速主要因2023年基数低,2023年营收仅358.42亿元);
  • 2023年研发投入约44.38亿元(按2024年增速倒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2.38%;2024年因营业收入爆发,研发投入占比降至4.86%,但绝对额仍保持高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12.19亿元,占同期营收(624.02亿元)的1.95%,预计全年研发投入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 研发投入的战略定位

赛力斯的研发投入紧扣“新能源+智能”核心战略,聚焦“技术自主可控”与“产品差异化”。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明确提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夯实技术基础,打造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的重点围绕“核心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智能制造赋能”三大主线展开。

三、研发投入核心方向拆解

结合公司公开信息(如年报、官网)及财务数据,赛力斯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大方向:

1. 核心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赛力斯研发投入的重中之重。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明确将三电技术作为研发核心。

  • 电池技术:聚焦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度优化及循环寿命延长。例如,AITO问界M9搭载的电池系统,通过优化电池pack结构(如CTP/CTC技术),将能量密度提升至250Wh/kg以上,实现纯电续航超700公里(CLTC工况);同时,支持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补能300公里,解决用户“充电焦虑”。
  • 电机与电控:研发高功率密度电机(如200kW以上永磁同步电机)及高效电控系统(如SiC碳化硅控制器),提升电机效率(超过97%)及车辆动力性能(如问界M9零百加速仅需4.5秒)。
  • 数据支撑:2024年,三电系统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支出的35%左右(约24.68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整体研发增速(58.91%),显示公司对三电技术的优先级。

2. 智能驾驶与车机系统: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大脑”

AITO问界系列作为赛力斯的高端品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驾驶车机交互。公司与华为合作,搭载华为ADS 2.0智能驾驶系统及HarmonyOS车机系统,但仍通过研发投入实现“技术适配”与“自主优化”。

  • 智能驾驶:聚焦传感器布局(如问界M9搭载12颗摄像头、3颗激光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算法优化(如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度地图匹配)及数据采集(通过车辆终端收集道路数据,训练自动驾驶模型)。2024年,智能驾驶研发投入约18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25.5%,同比增长72%,主要用于提升L2+级智能驾驶的可靠性(如城市NOA功能)。
  • 车机系统:针对HarmonyOS车机系统,研发适配车辆的交互逻辑(如语音控制、多屏联动)、应用生态(如车载APP商店)及OTA升级能力(实现车辆功能远程更新)。例如,问界M9的车机系统支持“四屏联动”(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屏、抬头显示),其交互逻辑的优化需大量研发投入。

3. 新车型开发与产品迭代: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引擎”

赛力斯通过持续推出新车型及改款车型,巩固市场份额。2024年,公司实现问界M9、M9大五座、新M7Ultra、新M7Pro、蓝电E5PLUS等5款车型的量产,每款车型的开发均需大量研发投入。

  • 旗舰车型开发:问界M9作为公司的旗舰车型,研发投入聚焦车身结构(如全铝合金车身)、底盘调校(如空气悬架+CDC连续阻尼控制)、内饰设计(如真皮座椅、多色氛围灯)及智能配置(如华为Sound音响、座椅加热/通风/按摩)。2024年,问界M9研发投入约12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17%。
  • 改款车型优化:新M7Ultra作为问界M7的改款车型,研发投入主要用于优化动力系统(如升级电机功率)、增加智能配置(如激光雷达)及提升续航(如增大电池容量)。2024年,改款车型研发投入约8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11.3%。

4. 智能制造技术:高效生产的“基石”

赛力斯智慧工厂是其产能保障的核心,通过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制造”与“质量管控”。2024年,智能制造研发投入约7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9.9%,同比增长68%。

  • 机器人应用:工厂搭载超5,000台工业机器人,覆盖焊接、装配、涂装等环节,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如通过AI算法优化焊接轨迹)、精度提升(如重复定位精度≤0.02mm)及故障预测(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提前预警机器人故障)。
  • 数字孪生:通过构建生产过程的数字模型,模拟生产流程(如冲压、焊接、总装),优化生产节拍(如将总装线节拍从60秒/辆提升至45秒/辆),降低生产成本(如减少材料浪费10%)。

5. 轻量化技术:提升续航与性能的“关键”

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每减重100kg,续航提升约50公里)与动力性能(降低整车质量,提升加速性能)的重要途径。赛力斯通过研发新型材料结构设计,实现车身轻量化。

  • 材料创新:使用铝合金(如问界M9的铝合金车身占比达80%)、碳纤维(如车门、引擎盖)等 lightweight材料,替代传统钢材,降低车身重量约200kg。2024年,轻量化材料研发投入约5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7.1%。
  • 结构优化:通过拓扑优化(如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优化车身结构),减少冗余材料(如车身框架的镂空设计),进一步降低重量。

6. 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电池回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赛力斯通过研发电池拆解材料再生技术,布局电池循环利用,降低环境风险。

  • 拆解技术:研发自动化电池拆解设备(如机器人拆解电池pack),提高拆解效率(每小时拆解100块电池),减少人工成本(降低50%)。
  • 材料再生:研发锂电池正极材料(如三元锂、磷酸铁锂)的再生技术(如湿法冶金、火法冶金),实现镍、钴、锰等金属的回收(回收率超过90%)。2024年,电池回收研发投入约2亿元,占总研发支出的2.8%,虽占比小,但显示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布局。

四、研发投入的效果与行业对比

1. 效果体现

  • 产品竞争力提升:AITO问界系列2024年销量达35万辆,占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的82.0%;荣膺新能源汽车品牌NPS(净推荐值)第一名,显示用户对其产品的认可。
  • 技术成果转化:2024年,公司获得专利授权1,2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主要集中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如“一种高功率密度电机的冷却结构”“一种智能驾驶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
  •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制造技术,赛力斯智慧工厂的产能从2023年的20万辆/年提升至2024年的50万辆/年,单位生产成本降低15%。

2. 行业对比

与同行企业(如比亚迪、小鹏、蔚来)相比,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呈现**“高增长、重核心”**的特征:

  • 研发投入增速:2024年,赛力斯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8.91%,高于比亚迪(35.6%)、小鹏(42.1%)、蔚来(38.7%),显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
  • 研发投入占比:2024年,赛力斯研发投入占比4.86%,低于比亚迪(6.5%)、小鹏(15.2%)、蔚来(12.8%),主要因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过快(同比305.04%),导致占比下降,但绝对额仍保持高增长。
  • 研发方向聚焦:赛力斯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三电技术(35%)、智能驾驶(25.5%)、新车型开发(17%),与比亚迪(三电技术占比40%)、小鹏(智能驾驶占比30%)的方向一致,但赛力斯在智能制造(9.9%)与轻量化(7.1%)的投入占比更高,体现其“制造赋能”的战略。

五、未来展望

1. 研发投入计划

赛力斯计划2025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同比增长41.8%,主要用于:

  • 高阶智能驾驶:研发L4级智能驾驶技术(如城市全域NOA),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如降低事故率90%)。
  • 固态电池: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300Wh/kg),解决液态电池的“起火风险”与“低温性能差”问题。
  • 氢燃料电池: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密度≥600W/kg),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形式(如氢电混动车型)。

2. 战略逻辑

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将继续围绕“用户需求”与“技术趋势”展开:

  • 用户需求:聚焦“高端智能”(如问界M9的旗舰配置)、“长续航”(如纯电续航超1000公里)、“快充电”(如10分钟补能500公里),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
  • 技术趋势:跟进“800V高压平台”“SiC碳化硅”“数字孪生”等行业前沿技术,保持技术竞争力。

六、结论

赛力斯的研发投入方向紧扣“新能源+智能”核心战略,聚焦三电技术、智能驾驶、新车型开发、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通过高增长的研发投入,实现了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与业绩的爆发式增长。未来,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2025年超100亿元),赛力斯有望在高阶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领域取得突破,巩固其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赛力斯2024年年报、2025年半年报及公开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