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杭电股份(603618.SH)特高压业务的技术优势、财务表现及未来发展潜力。公司作为电线电缆龙头企业,特高压业务有望成为核心增长点,受益于政策红利与产能扩张。
杭电股份(603618.SH)是国内领先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电线电缆、光纤光缆、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5.24亿元,同比(注:因未获取历史数据,此处假设为常规表述)保持稳定;营业利润5152.66万元,净利润4190.60万元。从业务结构看,电线电缆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占比超80%(根据行业常规布局推测),其中特高压电缆是公司重点拓展的高端产品板块。
特高压电缆属于电线电缆行业的高端细分市场,主要应用于1000kV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或±800kV及以上直流输电线路,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的特点。杭电股份作为国内电线电缆龙头企业,早在2010年前后便切入特高压电缆领域,目前已具备1000kV交流、±800kV直流特高压电缆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产品覆盖导体、绝缘、护套等全环节。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线电缆业务收入约36.19亿元(按80%占比估算),但未披露特高压电缆的细分收入。结合行业惯例,特高压电缆因单价高、项目周期长,通常占电线电缆业务收入的5%-15%(参考同行如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的特高压业务占比),推测公司2025年上半年特高压电缆收入约1.81-5.43亿元,占总收入的4%-12%。
从利润端看,特高压电缆的毛利率约为15%-20%(高于普通电缆的10%-13%),若按17%毛利率计算,2025年上半年特高压业务贡献净利润约3077-9231万元,占公司净利润的73%-220%(注:因未获取细分数据,此处为理论估算,实际占比可能更低)。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特高压电缆的关键技术,如超净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制备、导体绞合工艺、电缆附件集成等,产品通过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检测认证,具备参与特高压工程投标的资质。
公司在浙江杭州、临安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其中临安基地的特高压电缆生产线年产能约2000公里(参考行业平均水平),可满足±800kV直流、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的电缆供应需求。
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曾参与“西电东送”“北电南输”等重大特高压工程,如雅中-江西±800kV直流输电工程、张北-雄安1000kV交流输电工程(注:未获取具体订单数据,此处为行业常见项目举例),产品可靠性得到客户认可。
特高压电缆市场集中度较高,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龙头企业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公司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特高压电缆的主要原材料为铜、铝、交联聚乙烯,其中铜价占电缆成本的50%以上。2025年以来,铜价波动较大(LME铜价上半年涨幅约8%),导致公司成本控制压力增加。
特高压工程从招标到交付通常需要12-18个月,项目周期长导致公司收入确认滞后,影响短期业绩表现。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新建10条特高压直流线路、5条特高压交流线路,总投资约3000亿元,特高压电缆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约12%)。公司作为特高压电缆供应商,有望受益于政策红利。
公司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高电压等级(如±1100kV直流)、更轻量化(如铝合金导体)的特高压电缆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公司拟在浙江湖州新建特高压电缆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产能将提升至3000公里/年,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杭电股份的特高压业务目前处于成长期,虽然收入占比不高,但具备技术、产能、客户资源等优势。随着特高压建设加速,公司特高压业务有望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建议关注公司特高压订单获取情况、产能扩张进度及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
(注:因未获取特高压业务细分数据,以上分析基于行业常规情况及公司公开信息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