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3.7%原因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3.7%的原因,涵盖行业竞争、消费偏好、成本压力、战略调整及宏观因素,并展望未来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5年9月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3.7%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06862.HK)披露的中期业绩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7%,结束了此前连续多年的增长态势。作为火锅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营收下滑引发市场关注。本文从行业环境、业务表现、成本结构、战略调整及宏观因素五大维度,结合餐饮行业规律与海底捞自身特点,深入剖析营收下滑的核心原因。

二、行业环境:火锅赛道竞争加剧,消费偏好迭代

1. 竞争格局恶化,市场份额被挤压

火锅是餐饮行业中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近年来新老玩家加速抢占市场。传统对手如呷哺呷哺(00520.HK)通过“年轻化+快餐化”转型,推出“呷哺小火锅”等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新兴对手如巴奴毛肚火锅以“产品主义”为核心,强调食材新鲜度与特色(如“鲜毛肚”“菌汤”),抢占了海底捞的中高端客群;快餐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推出“火锅套餐”,分流了部分家庭消费需求。根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火锅行业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较2024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竞争加剧导致海底捞的客流量被分流。

2. 消费者偏好转向“健康+性价比”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从“社交属性”向“健康属性”与“性价比”转移。海底捞的传统优势——“服务+环境”已不足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健康需求方面,火锅的“高油、高盐、高热量”特点与当下“轻食、健身”的流行趋势冲突,部分消费者转向沙拉、轻食等健康餐饮;性价比需求方面,海底捞的客单价(约120-150元/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80-100元/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餐饮选项(如社区火锅、快餐火锅)。

三、业务表现:核心业务增长乏力

1. 到店客流量同比下降

海底捞的核心收入来自到店消费(占比约70%),但2025年上半年到店客流量同比下降约5%。主要原因包括:竞争分流(如巴奴、呷哺的门店扩张)、消费习惯改变(疫情后“宅经济”延续,外卖与预制菜分流了部分到店需求)、品牌新鲜感下降(海底捞的“服务溢价”已被消费者熟知,缺乏新的卖点吸引回头客)。

2. 外卖与新业务贡献有限

海底捞的外卖业务(占比约15%)2025年上半年增长仅2%,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8%增速。主要原因是外卖竞争加剧(如美团、饿了么的“火锅外卖”专区吸引了大量中小品牌)、预制菜替代(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预制火锅食材在家烹饪,而非选择外卖)。此外,海底捞的新业务(如“海底捞小酒馆”“海底捞零食”)占比不足5%,未形成有效的营收增长点。

四、成本压力与定价策略的矛盾

1. 成本持续上升挤压利润空间

海底捞的成本结构中,食材成本(占比约40%)、人力成本(占比约30%)、租金成本(占比约15%)是主要支出项。2025年上半年,食材成本同比上升6%(主要因猪肉、蔬菜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同比上升4%(因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与员工福利增加),租金成本同比上升3%(因商业地产租金上涨)。成本上升导致海底捞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2. 提价导致消费者流失

为应对成本压力,海底捞2024年底对部分菜品提价约5%-8%(如牛肉、羊肉等),但提价导致部分价格敏感消费者流失。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回头客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客单价提升(约2%)未能抵消销量下降(约5%)的影响,导致营收下滑。

五、战略调整的短期阵痛

1. 门店优化计划导致闭店数量增加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实施“门店优化计划”,关闭了15家低效门店(主要位于三线城市及社区商圈),导致短期营收收缩约2%。虽然关闭低效门店有利于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如单店营收同比上升3%),但短期仍对营收造成负面影响。

2. 新品牌推广效果不及预期

海底捞2024年推出的新品牌“捞派火锅”(定位年轻消费者)与“海底捞私厨”(定位高端家宴),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不足1%,未能带来增量收入。主要原因是品牌定位不清晰(“捞派火锅”与海底捞主品牌的差异不明显)、营销投入不足(未形成有效的品牌传播)。

六、宏观经济与消费环境的影响

1.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

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较2024年同期的6.2%有所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导致餐饮消费意愿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较2024年同期的7.1%有所回落。

2. 疫情后消费习惯改变

疫情后,消费者的餐饮消费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宅经济”延续(外卖与预制菜消费占比上升)、社交需求减少(家庭聚餐与朋友聚会的频率下降)、健康意识增强(更倾向于选择健康餐饮)。这些变化对海底捞的“到店社交”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

七、结论与展望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的核心原因是行业竞争加剧、消费偏好变化、成本压力上升及战略调整的短期阵痛。尽管短期营收下滑,但海底捞的单店运营效率提升(单店营收同比上升3%)与成本控制措施(如优化供应链、降低人力成本),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海底捞需要强化产品创新(如推出健康火锅、特色菜品)、优化品牌定位(区分主品牌与新品牌的差异)、提升数字化能力(如通过会员体系精准营销),以应对行业竞争与消费变化。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的恢复与消费意愿的提升,海底捞的营收有望逐步回升。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