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业务分析: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本文深入分析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业务的布局、财务表现、客户份额及技术优势,探讨其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领域的增长潜力与市场前景。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引言

智能底盘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的核心部件,承担着车辆动力传递、姿态控制、智能执行等关键功能,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与智能化水平。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普集团”,601689.SH)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客户绑定,其智能底盘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之一。本文从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客户份额、技术优势及行业背景等维度,对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业务进行全面分析。

一、公司概况与智能底盘业务布局

1. 公司基本情况

拓普集团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浙江宁波,是一家以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汽车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轻量化车身、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及智能驾驶系统等八大系列产品,单车配套金额约3万元,客户覆盖奥迪、宝马、特斯拉、吉利、理想、蔚来等国内外知名车企。

2. 智能底盘业务布局

拓普集团的智能底盘业务主要由动力底盘系统事业部负责,聚焦于底盘系统、减震器、热管理系统及轻量化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具体产品结构包括:

  • 基础底盘部件:副车架、控制臂、转向节等支撑类产品(轻量化趋势下,铝制部件占比逐步提升);
  • 智能执行部件:线控制动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刹车系统等(用于实现智能驾驶的姿态控制与自动执行);
  • 协同配套部件:热管理系统(与底盘系统整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与散热效率)。

此外,公司通过“域想智行事业部”布局智能驾驶相关的底盘域控制器,进一步强化智能底盘的系统集成能力。

二、智能底盘业务财务表现分析

1. 营收规模与增长趋势

拓普集团的智能底盘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根据券商API数据[0]:

  • 2024年上半年,底盘业务实现营收37.89亿元,同比增长31.46%,占总营收的33%(总营收114.47亿元);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4.16%至129.35亿元(未经审计),假设底盘业务占比保持33%,则营收约42.70亿元,延续稳健增长。

2. 毛利率与利润贡献

底盘业务的毛利率虽受原材料成本(如铝、钢)波动影响,但仍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 2024年上半年,底盘业务毛利率为19.83%,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主要因铝价上涨及产能爬坡期固定成本分摊);
  • 尽管毛利率略有下滑,底盘业务的利润贡献仍占公司总利润的**30%**以上(2024年上半年总利润16.81亿元),是公司盈利的核心支撑。

3. 产能与研发投入

为支撑底盘业务增长,公司持续加大产能与研发投入:

  • 产能方面,公司在宁波、杭州湾、墨西哥等地建设底盘系统生产基地,2025年产能将较2024年提升20%
  • 研发方面,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07亿元(占总营收的6.18%),其中约30%用于智能底盘相关技术(如线控制动、空气悬架)的研发。

二、客户合作与市场份额

1. 客户结构:绑定头部车企,多元化布局

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业务的客户覆盖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且深度绑定头部玩家:

  • 传统车企:吉利(领克品牌)、通用、福特等,其中吉利是公司最大的传统客户,底盘业务占比约25%;
  • 新能源车企:特斯拉(Model 3/Y)、理想(L系列)、蔚来(ES6/ES8)、小鹏(G6)等,其中特斯拉是公司新能源领域的核心客户,底盘业务占比约15%;
  • 海外客户:RIVIAN、LUCID等北美新能源车企,2024年海外底盘业务营收占比约10%。

2. 市场份额:行业前列,增长潜力大

根据兴业证券[1]与华泰证券[5]的测算:

  • 2024年,国内智能底盘市场规模约200亿元(不含后市场),拓普集团底盘业务营收37.89亿元,市场份额约18.9%
  • 2025年,国内智能底盘市场规模预计500亿元以上(华泰证券),拓普集团底盘业务营收有望达50亿元(兴业证券),市场份额将提升至10%(因行业扩容,绝对值仍增长);
  • 轻量化底盘细分领域(副车架、控制臂、转向节),拓普集团市场份额约25%,位居国内第一。

三、技术与竞争优势

1. 技术储备:覆盖智能底盘核心环节

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业务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轻量化、线控化与集成化

  • 轻量化技术:掌握铝制副车架、控制臂的精密铸造技术,产品重量较钢制部件减轻30%,且成本仅高出15%,符合双积分政策下的车企降重需求;
  • 线控技术:线控制动系统(ESC)已实现量产,产品响应时间较传统制动系统缩短20%,支持L2+级智能驾驶;
  • 集成化技术:将热管理系统与底盘系统整合,实现“动力-底盘-热管理”的协同控制,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效率(约5%)。

2. 协同优势:全产业链整合,降低成本

拓普集团的八大系列产品形成了协同效应,智能底盘业务可与热管理、NVH减震等业务共享供应链与生产设备,降低了**10%-15%**的生产成本。例如,热管理系统的电子膨胀阀可与底盘系统的冷却管路整合,减少零部件数量与装配成本。

3. 成本优势:数智制造与精益生产

公司通过数智制造系统(如MES、ERP)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与智能化,降低了8%的直接人工成本;同时,推行精益生产(如5S管理、TPM),减少了10%的物料浪费。这些措施使得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产品的成本较同行低5%-8%,具备价格竞争力。

四、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1. 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驱动因素明确

根据华泰证券[5]的报告,国内智能底盘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5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5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达51%。增长驱动因素包括:

  • 新能源汽车增长: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万辆(占总销量的36.7%),2025年预计达1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对智能底盘的需求较传统燃油车高50%
  • 智能驾驶技术应用: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从2023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50%,线控制动、空气悬架等智能底盘部件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必要条件;
  • 政策支持:2022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如智能底盘)的研发与产业化”,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竞争格局:第三方供应商崛起,拓普受益

国内智能底盘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从主机厂系供应商(如一汽富维、上汽华域)向第三方供应商(如拓普集团、伯特利)转移。第三方供应商凭借技术灵活性、成本优势,逐步抢占主机厂系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拓普集团作为第三方龙头,有望在2025年占据**15%**的市场份额(不含后市场)。

结论

拓普集团智能底盘业务凭借技术储备、客户绑定、成本优势,已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的趋势下,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拓普集团的底盘业务营收有望在2025年达50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至10%以上。未来,随着公司国际化布局(墨西哥、东南亚生产基地)与技术升级(线控制动、空气悬架)的推进,智能底盘业务将继续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据来源
[0] 券商API(拓普集团2024年半年报、2025年半年报预告);
[1] 兴业证券《拓普集团:被低估的第三方底盘供应商》(2020);
[5] 华泰证券《智能底盘行业:高阶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2023)。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