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复宏汉霖HLX43临床进展:PD-L1 ADC药物突破与市场潜力

分析复宏汉霖PD-L1 ADC药物HLX43的临床进展、竞争格局及财经意义,探讨其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PD-L1 ADC的市场潜力与战略价值。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复宏汉霖PD-L1 ADC药物HLX43临床进展及财经意义分析

一、引言

PD-L1 ADC(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偶联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新兴方向,旨在解决PD-1/PD-L1抑制剂耐药或不响应的临床痛点。复宏汉霖(02696.HK)的HLX43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PD-L1 ADC,其研发进展不仅关乎公司管线布局,更对全球PD-L1 ADC赛道的确定性具有重要验证意义。本文基于公开临床数据、公司公告及行业动态,从临床进展、数据价值、竞争格局、战略意义及市场潜力等维度展开分析。

二、HLX43临床进展概述:从I期到II期,覆盖多瘤种

HLX43的研发进程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1. 临床前与IND获批(2023年)
    HLX43由复宏汉霖与宜联生物合作开发,采用高特异性PD-L1人源化IgG1抗体、可裂解连接子及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毒素(DAR≈8),具备肿瘤微环境特异性释放及旁观者杀伤效应。2023年10月,HLX43获NMPA I期临床许可;11月,获FDA IND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PD-L1 ADC,并于当月完成中国首例受试者给药(NCT06115642)。

  2. I期临床数据披露(2025年ASCO)
    2025年ASCO大会上,复宏汉霖首次公布HLX43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I期数据:

    • 单药疗效:Ia/Ib期研究中,难治性患者(如PD-1耐药、多线治疗失败)的客观缓解率(ORR)表现优异,且无进展生存期(PFS)呈获益趋势;
    • 安全性:血液毒性低(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低于同类ADC),展现“低毒高效”特性;
    • 广谱性:覆盖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腺鳞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癌等多瘤种,疗效不依赖PD-L1表达水平(生物标志物agnostic)。
  3. II期扩展及联合用药探索(2025年至今)
    2025年2月,HLX43 II期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疗效;同时,HLX43联合复宏汉霖自研PD-1单抗斯鲁利单抗(汉斯状®)的Ib/II期临床试验(2025年1月获NMPA批准)正在进行,探索“ADC+IO”(抗体偶联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效应,旨在突破单药治疗瓶颈。

三、关键临床数据的价值:验证PD-L1 ADC的“IO+ADC”双重优势

HLX43的I期数据对PD-L1 ADC赛道具有里程碑意义:

  • 解决耐药问题:针对PD-1/L1抑制剂耐药患者,HLX43通过ADC的细胞毒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保留PD-L1抗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为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广谱抗肿瘤:疗效不依赖PD-L1表达,覆盖多瘤种,降低了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门槛,扩大了潜在患者群体;
  • 低毒特性:血液毒性低(如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0%),优于传统ADC(如DS-8201的血液毒性发生率约30%),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这些数据不仅验证了PD-L1 ADC“靶向性+细胞毒性”的双重机制优势,也为后续III期临床设计(如适应症选择、剂量优化)提供了关键依据。

四、竞争格局:国内领先,全球赛道加速升温

1. 全球PD-L1 ADC赛道现状

全球范围内,PD-L1 ADC仍处于临床早期阶段,仅辉瑞的SGN-PDL1V(PF-08046054)进入III期临床(2025年8月启动),其余产品(如罗氏的RG7716、阿斯利康的MEDI5752)均处于I/II期。HLX43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PD-L1 ADC,其进展(如2025年ASCO数据、II期扩展)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2. 国内竞争格局

国内药企中,复宏汉霖的HLX43进展最快,已进入II期临床;此外,恒瑞医药(SHR-1908)、百济神州(BGB-A1217)的PD-L1 ADC处于I期临床。复宏汉霖的优势在于:

  • 早期数据验证:ASCO数据显示HLX43的ORR及安全性优于同类产品;
  • 联合用药布局:与自研PD-1单抗斯鲁利单抗联合,探索“ADC+IO”协同效应,有望提升疗效;
  • 管线协同:斯鲁利单抗已在中国及东南亚获批上市(适应症涵盖肺癌),为HLX43的商业化提供了渠道支持。

五、对复宏汉霖的战略意义:丰富管线,提升免疫治疗竞争力

HLX43是复宏汉霖ADC管线的核心产品(另一款为EGFR ADC HLX42),其研发进展对公司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1. 填补PD-1/L1耐药空白:斯鲁利单抗(PD-1单抗)是公司的核心产品(2024年销售额约15亿元),但耐药问题限制了其长期增长。HLX43的开发的解决了这一痛点,与斯鲁利单抗形成“互补”,扩大了公司在肿瘤免疫领域的覆盖范围;
  2. 提升ADC研发能力:HLX43的临床进展(如I期数据、联合用药)验证了公司在ADC领域的技术实力(如连接子-毒素设计、DAR优化),为后续ADC产品(如HLX42)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3. 增强商业化潜力:若HLX43获批,将成为公司的第二款创新药(首款为斯鲁利单抗),有望借助斯鲁利单抗的销售渠道(如医院覆盖、医生教育)快速实现商业化,提升公司的收入规模(预计2030年ADC市场规模约500亿元,HLX43若占5%份额,年销售额约25亿元)。

六、市场潜力:针对未满足需求,有望成为超重磅产品

1. 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PD-1/L1抑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约800亿美元,其中耐药患者占比约30%(约240亿美元)。PD-L1 ADC作为耐药患者的新选择,若渗透率达到20%,则市场规模约48亿美元(约340亿元人民币)。

2. 复宏汉霖的市场机会

HLX43的优势(如广谱性、低毒性)使其有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 国内市场:中国PD-1/L1抑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约200亿元,耐药患者约60亿元。HLX43若获批,有望成为国内PD-L1 ADC的“first-in-class”,占据30%的市场份额(约18亿元);
  • 海外市场:FDA IND批准(2023年11月)为HLX43的海外商业化(如美国、欧洲)奠定了基础,若后续数据优异,有望通过授权(如与MNC合作)获得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如辉瑞的SGN-PDL1V若获批,预计年销售额约50亿美元)。

七、结论与展望

HLX43的临床进展(如2025年ASCO数据、II期扩展)验证了PD-L1 ADC的“IO+ADC”双重优势,为复宏汉霖的管线布局(如ADC+IO联合)及商业化(如借助斯鲁利单抗渠道)提供了关键支撑。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PD-L1 ADC,HLX43有望成为复宏汉霖的下一个超重磅产品,同时推动全球PD-L1 ADC赛道的加速发展。

未来,需关注HLX43的II期临床数据(如ORR、PFS)、联合用药(与斯鲁利单抗)的进展,以及全球竞争格局(如辉瑞的III期临床结果)。若HLX43能保持当前的进展,有望在2028-2030年获批上市,成为复宏汉霖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