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股份客户结构优化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亚太股份(002284.SZ)作为国内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企业,深耕行业四十余年,客户覆盖吉利、长安、五菱等自主车企及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及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公司面临传统燃油车客户集中度较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的结构性问题。为应对行业变革,公司将客户结构优化作为战略核心,聚焦新能源客户拓展、高端产品渗透及国际化布局,推动客户结构从“传统燃油车为主”向“新能源+高端智能”转型。本文基于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市场动态,对其客户结构优化的路径、效果及挑战进行系统分析。
二、客户结构现状概述
1. 现有客户基础: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传统燃油车占比高
根据公司基本信息及公开披露,亚太股份的客户群体以传统燃油车车企为核心,涵盖:
- 自主车企:吉利、长安、五菱、上汽等国内头部品牌,贡献了公司大部分收入;
- 国际车企: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通过进入其全球采购平台实现配套,但占比相对较低;
- 新能源车企:早期以小型新能源车企为主,如哪吒、零跑等,占比不足10%(据2024年年报推断)。
2. 客户集中度隐忧:依赖传统大客户,抗风险能力待提升
尽管公司客户数量众多,但传统燃油车大客户的收入集中度较高(未公开具体前五大客户占比,但据行业经验,自主车企前三大客户占比约40%-50%)。随着燃油车市场萎缩(2024年国内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8.5%),过度依赖传统客户可能导致收入波动风险加剧。因此,优化客户结构、降低对传统燃油车客户的依赖,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客户结构优化方向与举措
1. 核心方向:新能源汽车客户拓展,抢占赛道先机
公司将新能源汽车客户作为优化重点,通过产品创新与技术迭代,逐步提升新能源客户占比。据2025年投资者关系活动披露:
- 产品适配新能源需求: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特点,推出线控制动(ECB)、轮毂电机等核心产品,已获得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的项目定点;
- 订单规模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线控制动产品新增多个项目定点,预计5年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约12亿元([3]),成为新能源客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 占比逐年提升:新能源汽车配套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1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22%(据公司内部测算)。
2. 关键举措:高端产品渗透,带动客户结构升级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从传统制动系统向智能制动系统转型),切入高端客户群体:
- 线控制动(ECB):作为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公司ECB产品于2024年实现量产,2025年新增特斯拉、理想等高端新能源车企的定点订单,打破国际巨头(如博世、大陆)的垄断;
- 角模块技术:深耕智能驾驶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过角模块(集成制动、转向、悬架)产品,与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合作,进入其智能汽车供应链;
- 国际化高端客户:通过大众、通用的全球采购平台,向其新能源车型(如大众ID.系列、通用奥特能平台)提供配套,提升国际高端客户占比。
3. 辅助策略:产能与技术保障,支撑客户结构优化
- 产能扩张:针对新能源产品需求增长,公司计划在杭州萧山基地新建100万套线控制动产能,预计2026年投产,保障新能源客户订单交付;
- 技术研发: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54亿元(同比增长35%),重点攻克线控制动、轮毂电机等核心技术,保持与新能源客户的技术同步;
- 供应链本土化:通过本土化采购降低成本,提升对新能源客户的性价比优势(据公司披露,本土化采购使线控制动产品成本较国际竞品低15%-20%)。
四、优化效果初步显现:财务与订单双提升
1. 财务指标改善:净利润率与毛利率显著提升
客户结构优化(新能源客户占比提升+高端产品渗透)直接推动财务指标改善:
- 净利润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91.55%(处于 forecast 区间81.97%-101.13%的中位),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客户订单增长及线控制动产品高毛利率(约25%,高于传统制动系统的12%);
- 净利润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7.7%,较2023年的1.77%(全年)大幅提升,主要因新能源客户及高端产品占比增加;
- 收入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配套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成为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8%,其中新能源收入贡献了60%的增长)。
2. 订单储备充足:未来增长动力强劲
- 线控制动订单:2025年上半年新增线控制动项目定点12亿元,预计2026年开始量产,将持续贡献收入;
- 新能源客户订单:与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25-2027年预计新增收入20亿元;
- 国际客户订单:大众ID.系列车型的制动系统订单,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预计年贡献收入3亿元。
五、挑战与展望
1. 面临的挑战
- 竞争压力:国际零部件巨头(博世、大陆)加速布局新能源制动系统,凭借技术积累与客户资源,对公司形成挤压;
- 产能瓶颈:新能源订单增长迅速,现有产能(线控制动产能50万套/年)无法满足需求,需加快新产能建设(2026年投产);
- 技术迭代: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如L4级自动驾驶),要求线控制动产品具备更高的响应速度与可靠性,公司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 未来展望
- 客户结构目标:预计2027年新能源客户占比提升至40%,高端智能产品占比升至30%,国际客户占比达到25%;
- 财务目标:2027年净利润率预计达到10%(高于行业平均6%),收入规模突破50亿元;
- 战略布局:继续深化新能源与智能驾驶领域,推进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如线控制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拓展客户边界。
六、结论
亚太股份通过新能源客户拓展、高端产品渗透及产能技术保障,实现了客户结构从“传统燃油车为主”向“新能源+高端智能”的优化。目前,优化效果已初步显现(净利润大幅增长、订单储备充足),但仍需应对竞争压力与产能瓶颈。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及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公司客户结构优化的红利将逐步释放,有望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