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兆易创新MCU业务增长分析:国产化替代与高端市场突破

本报告分析兆易创新MCU业务的增长动力,包括国产化替代、车规级MCU突破及物联网需求爆发。2024年业绩反弹,净利润增长576%,未来车规MCU与IoT市场将成为核心增长点。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6 分钟

兆易创新MCU业务增长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背景与MCU业务定位

兆易创新(603986.SH)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存储+控制+传感”协同发展的一站式芯片厂商,核心业务涵盖存储器(Flash、利基型DRAM)、32位通用MCU及智能传感器。其中,MCU业务是公司成长的核心引擎之一,2024年中报显示,MCU业务收入占比达22.31%(8.05亿元),仅次于存储业务(72.18%),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

作为国产MCU领先玩家,兆易创新的MCU产品以“高性能、低功耗、工艺领先”为特色,覆盖从低端8位到高端32位的全系列,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物联网(IoT)等领域。公司将MCU定位为“成长业务”,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布局,逐步缩小与国际龙头的差距。

二、市场环境:全球与中国MCU市场快速增长

1. 全球市场:稳定增长,物联网与汽车为核心驱动力

根据Yole Development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MCU市场规模约229亿美元,预计2022-2028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3%,2028年将达到320亿美元。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

  • 物联网(IoT):全球IoT终端连接数持续增长(2023年约150亿台,2028年预计超250亿台),低功耗、无线(如Wi-Fi、蓝牙)MCU需求激增;
  • 汽车电子:智能汽车(如自动驾驶、车机系统)对车规级MCU的需求大幅提升,2023年全球车载MCU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CAGR达8%;
  • 工业智能化:工业自动化(如机器人、PLC)、能源电力(如光伏逆变器)等领域对工业级MCU的性能(如高可靠性、抗干扰)要求提高,推动高端MCU需求增长。

2. 中国市场:国产化加速,需求潜力巨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CU消费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约65亿美元(占全球28%),预计2028年将达到90亿美元,CAGR约6.5%(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的核心逻辑是国产化替代

  • 政策支持:政府通过“新基建”“半导体产业扶持计划”等政策,鼓励国产MCU替代进口(如2021年《“十四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MCU等核心芯片自给率”);
  • 供应链安全:2021-2022年全球MCU缺货潮(如ST、NXP产能紧张),推动国内客户(如家电、工业企业)转向国产MCU;
  • 技术进步:国产MCU厂商(如兆易创新、灵动微电子)在32位Cortex内核、车规级工艺等领域逐步实现突破,产品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三、财务表现:从周期波动到结构性增长

兆易创新的MCU业务收入呈现“周期波动+结构性增长”特征,2024年迎来业绩强势反弹,主要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与产品结构优化。

1. 收入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周期调整,再到反弹

  • 高速增长期(2016-2021年):受益于MCU缺货涨价行情(2020年全球MCU均价上涨15%),兆易创新MCU收入从2016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约28亿元(2020年7.55亿元,同比增长70%;2021年Q1同比增长247%),CAGR达65%。
  • 周期调整期(2022-2023年):受全球半导体行业下行(如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影响,2023年MCU收入同比下降53.46%(至13.17亿元),主要因低端消费级MCU出货量下滑(如家电、手机周边)。
  • 反弹期(2024年):随着消费电子(如TWS耳机、智能手表)、网通(如光模块、路由器)需求回暖,2024年MCU出货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56%(至约3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76.43%(预计全年10.9亿元)。

2. 盈利质量:毛利率提升,产品结构优化

  • 毛利率: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达39.46%(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主要因高端MCU占比增加(如车规级、工业级MCU毛利率约45%,高于低端消费级的30%);
  • 费用控制: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15%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约5.2亿元),主要用于车规MCU、Wi-Fi MCU等高端产品的开发;
  • 现金流: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9.58亿元(同比增长120%),因MCU出货量增长带动应收账款回收加快。

四、产品与技术: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兆易创新的MCU业务增长,本质是产品矩阵完善+技术创新的结果,核心逻辑是“从低端到高端、从通用到专用”。

1. 产品矩阵:覆盖全系列,拓展高端领域

  • 通用MCU:GD32系列是核心产品,覆盖8位(GD32F0)、32位(GD32F1、GD32F4)等多个系列,型号超过450款(2021年底数据),满足消费电子(如家电、TWS耳机)、医疗(如便携式检测仪)等通用场景需求;
  • 高端MCU
    • 车规级MCU:2022年推出首款车规级MCU(GD32A503系列),基于Arm Cortex-M4内核,满足AEC-Q100 Grade 1(-40℃~125℃)标准,主要用于车载娱乐系统(如中控屏),2024年实现量产;计划2025年推出面向车身控制(如BCM)、动力系统(如发动机ECU)的车规级MCU(GD32A707系列),采用16nm工艺,性能对标ST的STM32H7系列;
    • Wi-Fi MCU:2021年推出GD32W515系列(基于Arm Cortex-M33内核),支持Wi-Fi 6(802.11ax),主要用于IoT终端(如智能摄像头、智能家电),与涂鸦智能合作(2021年3月),融入IoT生态(如涂鸦的云平台、APP开发工具);
    • 工业级MCU:2023年推出GD32F303系列,支持CAN FD、Ethernet等工业总线,用于工业自动化(如机器人控制器)、能源电力(如光伏逆变器),满足工业级可靠性要求(如MTBF≥100万小时)。

2. 技术创新:工艺与生态双轮驱动

  • 工艺领先:兆易创新的MCU采用台积电(TSMC)、中芯国际(SMIC)等主流晶圆厂的工艺(如40nm、28nm),其中车规级MCU采用16nm FinFET工艺(2025年计划),提升性能(如CPU频率达200MHz)与功耗效率(如待机功耗≤1μA);
  • 生态完善:为降低客户使用门槛,兆易创新构建了“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体系:
    • 硬件:提供开发板(如GD32F4 Discovery)、仿真器(如GD-Link)等工具;
    • 软件:推出GD32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GD32 Firmware Library(固件库),支持FreeRTOS、TCP/IP等协议;
    • 服务:通过“兆易创新开发者社区”(如论坛、培训),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如代码调试、应用案例)。

五、客户与应用:从“单一场景”到“多场景渗透”

兆易创新的MCU业务增长,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拓展客户结构的优化,核心是“从消费电子到工业、汽车等高端场景”。

1. 应用场景:多领域覆盖,高端场景占比提升

  • 消费电子:传统核心场景(如家电、TWS耳机),2024年受益于消费需求回暖(如双11电商促销),出货量增长约30%;
  • 工业控制:2021年工业客户占比约25%(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主要客户包括光伏企业(如隆基绿能)、机器人厂商(如埃夫特),需求来自工业自动化(如机器人关节控制)、能源电力(如光伏逆变器);
  • 汽车电子:2024年车载MCU出货量约500万颗(同比增长150%),主要客户包括国内车企(如比亚迪、长安汽车),应用于车载娱乐系统(如中控屏)、EDR(事件数据记录器)等;
  • 物联网(IoT):2021年推出Wi-Fi MCU后,IoT客户占比约1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主要客户包括智能硬件厂商(如小米、涂鸦智能),应用于智能摄像头(如萤石网络)、智能家电(如美的空调);
  • 医疗健康:2023年推出医疗级MCU(GD32F030系列),用于便携式医疗设备(如血糖监测仪)、护理检测仪(如血氧仪),客户包括鱼跃医疗、迈瑞医疗。

2. 客户结构:从中小客户到头部客户

  • 头部客户渗透:2021年以来,兆易创新逐步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如比亚迪、美的、小米),其中比亚迪2024年MCU采购量约200万颗(占其MCU总采购量的10%);
  • 客户粘性提升:通过“存储+控制”协同(如MCU与Flash芯片组合销售),提高客户粘性(如家电客户同时采购兆易创新的Flash与MCU,降低供应链成本)。

六、竞争格局:从“跟随者”到“挑战者”

1. 全球竞争格局:国际大厂主导,国产厂商崛起

全球MCU市场集中度较高,2023年CR10约75%,主要玩家包括:

  • 国际大厂:ST(市占率18%,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NXP(15%,汽车、网通)、Microchip(12%,工业、消费)、TI(10%,工业、医疗);
  • 国产厂商:兆易创新(市占率约1.8%,全球第12位)、灵动微电子(1.2%)、芯海科技(0.8%)。

2. 兆易创新的竞争优势

  • 协同效应:“存储+控制+传感”协同(如MCU与Flash芯片共享晶圆产能、技术),降低成本(如Flash芯片的NAND技术可用于MCU的程序存储);
  • 国产化支持:受益于政府政策(如“半导体产业扶持计划”),国内客户(如车企、工业企业)优先采购国产MCU;
  • 产品性价比:兆易创新的MCU价格比国际大厂低10%-20%(如GD32F103系列比ST的STM32F103系列低15%),同时性能接近(如CPU频率、内存容量);
  • 生态布局: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生态,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如开发板免费提供、固件库开源),提高客户忠诚度。

七、未来展望:长期增长驱动因素

兆易创新的MCU业务未来增长,将主要依赖以下三大驱动因素:

1. 车规MCU:长期增长点

车规级MCU是MCU市场的“黄金赛道”,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CAGR达8%(高于全球MCU平均)。兆易创新计划2025年推出面向车身控制(如BCM)、动力系统(如发动机ECU)的车规级MCU(GD32A707系列),采用16nm工艺,性能对标ST的STM32H7系列。若能进入头部车企供应链(如比亚迪、特斯拉),车规MCU收入有望在2025年突破5亿元(占MCU总收入的20%)。

2. 物联网(IoT):需求爆发点

全球IoT终端连接数2023年约150亿台,2028年预计超250亿台,其中智能家电(如空调、冰箱)、智能摄像头(如监控设备)、智能穿戴(如手表、耳机)等领域对MCU的需求巨大。兆易创新的Wi-Fi MCU(GD32W515系列)与涂鸦智能合作,融入IoT生态(如涂鸦的云平台、APP开发工具),有望在2025年占据IoT MCU市场的5%份额(约3亿元收入)。

3. 国产化替代:持续驱动力

中国MCU市场自给率2023年约30%(低于全球平均),预计2028年将提升至50%(政策目标)。兆易创新作为国产MCU龙头,有望受益于国产化替代(如工业企业、车企转向国产MCU),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8%提升至2028年的5%(全球第8位)。

结论

兆易创新的MCU业务增长,是“市场环境(国产化+物联网)、产品技术(高端化+生态化)、客户应用(多场景+头部客户)”共同作用的结果。2024年业绩反弹(净利润增长576%)标志着公司从“周期波动”进入“结构性增长”阶段,未来车规MCU、IoT MCU、工业级MCU将成为长期增长点。尽管全球市占率仍较低(不到2%),但凭借“存储+控制”协同优势与国产化支持,兆易创新有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MCU厂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