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旗下现代牧业亏损14亿 2025年预亏扩大3倍 | 财经分析

深度解析蒙牛乳业旗下现代牧业2024年巨亏14.17亿元原因:生物资产减值15亿、商誉减值6亿叠加奶价下跌10%。2025上半年预亏8-10亿同比扩大3倍,揭示牧场行业周期困境与蒙牛托底效应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蒙牛乳业旗下现代牧业亏损情况及财经分析报告

一、亏损概况:2024年巨亏与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

现代牧业(01117.HK)作为蒙牛乳业(02319.HK)旗下核心牧场平台,近年业绩持续承压。根据公开信息,2024年公司净亏损达14.1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3年净利润1.85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亏8-10亿元(同比扩大3倍以上,2024年同期亏损2.07亿元)。亏损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蒙牛体系内业绩拖累项。

二、亏损原因拆解:非现金减值与行业周期压力

现代牧业的亏损主要由非现金会计项目行业供需失衡共同驱动,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值:“隐性亏损”的集中暴露

乳牛作为牧场核心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影响显著。2024年,现代牧业因主动淘汰低产牛牛价下跌,计提乳牛公平值重估损失15-17亿元(占全年亏损的106%-120%)。这一损失并非新鲜事——此前公司未充分计提生物资产减值(2021年成母牛单头价值3.36万元,高于行业龙头优然牧业的2.6万元),导致净利润虚高。2024年减值计提后,其资产质量与优然牧业的差距彻底暴露(优然牧业2024年商誉仅6.72亿元,而现代牧业商誉高达23.46亿元)。

2. 商誉减值:资产质量隐患的集中释放

2024年,现代牧业计提商誉减值4-6亿元(占全年亏损的28%-42%)。其商誉主要来自2021年收购富源国际(作价34.8亿元),但收购后标的资产盈利不及预期,叠加行业下行,商誉减值压力凸显。对比优然牧业(商誉6.72亿元),现代牧业的商誉规模是其3.5倍,资产减值风险远高于行业均值。

3. 行业周期压力:奶价低迷与成本高企

外部环境方面,2024年国内乳业供需失衡加剧:全国牛奶产量同比减少2.8%,但市场消费放缓导致奶价持续低迷(生鲜乳价格同比下跌约10%)。同时,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虽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2024年饲料成本占牧场运营成本的40%以上),挤压了牧场盈利空间。

三、蒙牛的“托底”效应:销量支撑与业绩局限性

作为现代牧业第一大股东(持股36.8%),蒙牛通过深度绑定采购缓解了其销量压力:2022-2024年,现代牧业生鲜奶总销量连续三年逆势增长(年化增速约5%),其中来自蒙牛的销售收入占比超70%。然而,这种“托底”仅解决了“卖奶难”问题,无法抵消成本上涨减值计提的影响——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骤升至67.23%(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财务压力显著加大。

四、未来展望:减值压力释放与行业复苏预期

尽管短期亏损扩大,但现代牧业的运营现金流仍保持稳健(2024年现金EBITDA29-31亿元,同比增加16%-24%),说明其核心业务(生鲜乳生产)的盈利能力未受根本破坏。未来业绩改善需依赖以下两个变量:

1. 减值压力逐步释放

2024年的大规模减值(乳牛+商誉)已将“隐性亏损”充分暴露,2025年减值计提规模有望收缩(若牛价企稳)。此外,公司通过“淘汰低产牛+优化牛群结构”,预计2025年乳牛单位产奶量将提升5%-8%,降低单位成本。

2. 行业周期复苏

2024年全国牛奶产量同比减少2.8%,行业去产能进度加快;叠加消费升级(高端奶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下半年奶价将逐步筑底反弹。若奶价上涨10%,现代牧业2025年净利润有望扭亏为盈(敏感性分析显示,奶价每上涨5%,净利润增加3-4亿元)。

五、结论与建议

现代牧业的亏损本质是行业周期下行自身资产质量隐患的叠加结果。蒙牛的“托底”虽能维持其市场份额,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未来需关注:

  • 减值计提进度:若2025年减值规模收缩,利润弹性将释放;
  • 行业奶价走势:奶价反弹是业绩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
  • 牛群结构优化:低产牛淘汰率(2024年约15%)是否达到预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现代牧业当前估值(PB约0.6倍)已反映了亏损预期,若行业复苏,其股价有望迎来修复(参考优然牧业PB约0.8倍)。但需警惕其高负债率(67%)带来的财务风险,建议等待减值压力释放后再行布局。

(注: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结果[1][2][3][4])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