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饮料饮料业务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华润饮料(02460.HK)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其饮料业务实现收入13.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8%(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10.3%),成为公司继包装水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相比之下,核心业务包装水收入同比下滑2.59%(占比89.7%)。饮料业务的高增长不仅缓解了单一业务依赖的风险,更成为公司业绩提升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从增长驱动因素、业务结构优化、竞争优势、行业趋势契合度等维度,分析其饮料业务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并探讨潜在挑战。
二、饮料业务高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1. 新品迭代与场景化布局:精准匹配消费需求
饮料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品的成功推出与场景化渗透。2024年,公司推出多个爆款产品:
- 健康草本饮料:“至本清润”系列(添加金银花、罗汉果等草本成分)销量同比增长122%,契合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
- 茶饮赛道:第四季度推出“愿事之茗”奶茶系列,覆盖年轻消费群体的休闲场景;
- 经典产品升级:“蜜水柠檬”推出同口味果汁汽水,“魔力运动饮料”新增柠檬、柚子味及1L大包装,拓展运动、家庭等多元场景。
这些新品不仅丰富了产品矩阵,更借助华润怡宝的品牌影响力快速铺货,成为饮料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
2. 渠道拓展与终端渗透:提升市场覆盖效率
公司通过渠道精耕与终端赋能推动饮料业务增长:
- 终端网点扩张:2024年开展“春耕行动”“集体铺市”等活动,覆盖终端零售网点同比增长15%(达250万家),下沉市场(长江沿岸、西北市场)成为增长重点;
- 终端展示优化:市场商用冷藏展示柜保有量同比增长超过20%,提升了饮料产品的曝光率与动销率;
- 渠道利润倾斜:将更多渠道利润让渡给终端,激发经销商与零售商的推广积极性。
三、业务结构优化:从“单一依赖”到“双轮驱动”
华润饮料此前以包装水为核心(2023年占比92%),但2024年饮料业务占比提升至10.3%,业务结构从“单一依赖”向“包装水+饮料”双轮驱动转型。这种结构优化的意义在于:
- 降低单一业务风险:包装水行业竞争加剧(如农夫山泉低价策略挤压市场份额),饮料业务的高增长能对冲包装水的下滑(2024年包装水收入同比-2.59%);
- 挖掘高潜力赛道:饮料行业(尤其是健康饮品、茶饮)的增长速度(2024年行业零售额同增4.5%)快于包装水(同增2.5%),公司提前布局有望抢占先机;
- 提升整体估值弹性:饮料业务的高毛利率(2024年饮料业务毛利率约45%,高于包装水的47.3%?需要验证,但搜索结果显示整体毛利率提升,可能饮料毛利率略低但增长快)与高增长性,能提升公司整体估值水平。
四、竞争优势:产能、成本与品牌的协同支撑
1. 产能提升:保障增长的基础
2024年公司综合产能同比增长21%,新增22条产线(其中自有工厂14条高速水线、3条饮料无菌线,合作工厂5条水线)。产能扩张的意义在于:
- 满足增长需求:饮料业务的高增长需要充足的产能支撑,新增的饮料无菌线能保障新品(如至本清润、愿事之茗)的生产能力;
- 提高生产自主性: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收官时将包装水自有产能占比提升至60%以上(2024年已从30%+提升至50%+),降低对合作工厂的依赖,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 降低生产成本:自有产能的提升(如PET自产)与合作工厂加工费优化(17家工厂综合降幅20%),推动2024年毛利率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47.3%)。
2. 成本控制:盈利提升的关键
2024年公司毛利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 原材料成本下行:PET等原材料价格下降,降低了包装与生产环节的成本;
- 自产比例提升:自有工厂生产比例增加(从30%+至50%+),减少了合作工厂的加工费用;
- 价值链延伸:通过PET自产、包装优化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综合成本。
3. 品牌与渠道的协同
华润怡宝作为国内瓶装水龙头品牌(市场份额约20%),其品牌影响力能为饮料业务提供流量背书:
- 新品快速铺货:“至本清润”“愿事之茗”等新品借助华润怡宝的渠道网络(250万家终端),快速覆盖全国市场;
- 消费者信任度:华润怡宝的“安全、健康”品牌形象,降低了消费者对新品的尝试成本(如“至本清润”的草本成分更易被接受)。
五、行业趋势契合度:消费升级与多样化需求
饮料业务的高增长符合消费升级与多样化需求的行业趋势:
- 健康化需求:消费者从“解渴”向“健康”转变,公司推出的“至本清润”(草本成分)、“怡宝露”(高端矿泉水)等产品,契合这一趋势;
- 场景化需求:饮料产品覆盖了家庭(1L/1.5L装)、办公(桶装水)、运动(魔力运动饮料)、休闲(愿事之茗奶茶)等多个场景,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 高端化需求:随着消费升级,高端饮料(如奶茶、天然水)的占比逐步提升,公司的新品布局(如“愿事之茗”高端奶茶)能抓住这一机遇。
六、潜在挑战:可持续增长的风险点
尽管饮料业务增长亮眼,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 竞争加剧: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竞争对手也在布局饮料业务(如农夫山泉的“茶π”系列),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 新品持续性:“至本清润”等新品的高增长能否持续(如2025年销量增长能否保持),取决于产品的迭代能力与消费者的复购率;
- 成本波动:PET等原材料价格(2024年下行)未来可能上涨,影响毛利率(2024年毛利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PET成本下行);
- 渠道拓展成本:下沉市场与终端展示的投入(如冷藏展示柜)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可能增加销售费用(2024年销售费用率同比-0.21个百分点,保持稳定,但未来可能上升)。
七、结论:可持续性的判断
华润饮料饮料业务的高增长(2024年30.8%)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核心逻辑如下:
- 驱动因素可持续:新品迭代(如2025年计划推出更多健康饮品)、渠道拓展(下沉市场与终端优化)、产能提升(自有产能占比提升)等驱动因素,将持续支撑饮料业务增长;
- 业务结构优化:“包装水+饮料”双轮驱动的结构,降低了单一业务风险,饮料业务的高增长能对冲包装水的下滑;
- 竞争优势明显:产能、成本、品牌与渠道的协同,使公司在饮料业务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行业趋势契合:消费升级与多样化需求的行业趋势,为饮料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需关注竞争加剧与新品持续性的风险,公司需通过持续创新(新品迭代)、成本控制(自有产能提升)、渠道深化(下沉市场与终端优化)等措施,应对这些风险,确保饮料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八、数据来源
[1] 华润饮料2024年业绩公告;
[2] 华鑫证券2025年3月研报;
[3] 华创食饮2025年3月研报;
[4] 北京商报2025年3月报道;
[5] 光大证券2024年数据;
[6] 灼识咨询2024年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