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及市场竞争力分析

分析当升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点,包括高镍单晶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创新,以及其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前景。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点及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技术升级,固态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替代技术,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赛道。当升科技(300073.SZ)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领军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与关键技术突破,在固态电池领域形成了技术-产能-客户的一体化优势,提前占领市场先机。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从技术突破点市场进展竞争优势行业前景四大维度,对当升科技固态电池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二、核心技术突破点: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双轮驱动

当升科技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中,聚焦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两大核心环节,通过创新工艺与材料设计,解决了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

(一)正极材料:高镍单晶与双相复合技术,破解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矛盾

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核心载体,当升科技针对全固态电池的需求,开发了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双相复合固态正极材料,实现了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的协同提升:

  1. 高镍单晶正极材料:通过低应变掺杂离子导体包覆技术,优化材料晶体结构,降低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应变率降至5%以下),同时提高离子传输效率。该材料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以上(远超传统液态锂电池的250-300Wh/kg),循环寿命超过1500次(1C充放电),适用于高端电动车与储能场景[2]。
  2. 双相复合固态正极材料:针对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阻抗问题,采用双相复合工艺(活性物质+快离子导体)与高稳定性快离子导体修饰技术,构建了“活性颗粒-离子导体”的三维导电网络,将界面阻抗降低至10Ω·cm²以下(行业平均水平约50Ω·cm²),同时提升了材料的本质安全性(热分解温度提高至300℃以上)[5][7]。

上述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超高镍正极材料(如NCM811、NCM905)面临的循环衰减热失控问题,为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材料基础。

(二)固态电解质:多体系布局,实现高离子电导率与低成本平衡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血管”,其离子电导率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寿命。当升科技布局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固态电解质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优化:

  1. 硫化物电解质:采用多元素靶向修饰工艺,优化硫化物陶瓷的晶体结构(如Li₃PS₄-LiCl体系),使离子电导率达到11mS/cm以上(接近液态电解液的10-20mS/cm),同时提高了对锂金属的稳定性(界面阻抗低于5Ω·cm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5]。
  2. 氧化物电解质:通过纳米化工艺(颗粒尺寸降至100nm以下),降低了氧化物电解质(如Li₁.₅Al₀.₅Ge₁.₅(PO₄)₃,LAGP)的烧结温度(从1200℃降至800℃),成本下降约40%,同时保持了高离子电导率(2-5mS/cm)[2][3]。
  3. 聚合物电解质:开发了交联型聚合物电解质(如PEO-PAN体系),通过引入离子液体增塑剂,提高了室温离子电导率(0.1mS/cm以上),适用于低温场景(-20℃仍可正常工作)[9]。

目前,当升科技已建成百吨级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为固态电池的成本下降提供了产能支撑[5]。

三、市场进展:出货量激增,客户覆盖国内外头部企业

当升科技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2024年出货量同比数倍增长,客户覆盖国内固态电池龙头与国际电池巨头,形成了技术-市场的正向循环。

(一)出货量:2024年固态锂电材料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

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信息,2024年上半年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出货数百吨,全年出货量接近1000吨(同比增长超300%),成为国内最大的固态锂电正极材料供应商(全球市场份额约15%)[3][4][5]。

出货量的激增,主要得益于产品性能的认可(如高镍单晶正极材料通过一线车企的装车验证)与产能的释放(2024年新增2000吨/年固态正极材料产能)。

(二)客户布局:导入国内外头部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当升科技的固态电池材料已成功导入辉能、清陶、卫蓝、赣锋等国内固态电池龙头企业,并通过鹏辉、瑞浦兰钧等客户的性能验证,获得吨级订单[5][8]。

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与LG新能源、SKon等国际电池巨头签署了长期供货协议:2025年与LG新能源签订的协议金额高达140亿元(2025-2027年),涉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与电解质,充分彰显了国际客户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2][5]。

(三)应用领域:从高端装备到整车,实现全场景覆盖

当升科技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应用于无人机、eVTOL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要求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并成功导入一线车企的固态车型(如某新势力品牌的2025款固态电池车型),实现了从“材料研发”到“整车应用”的完整闭环[3][4][7]。

四、竞争优势:技术壁垒与产能布局的双重保障

当升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源于技术矩阵的完善产能的提前布局

(一)技术壁垒:立体技术矩阵,覆盖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

公司针对半固态电池(液态电解质与固态电解质混合)与全固态电池(完全使用固态电解质),构建了双相复合工艺、高稳定性快离子导体修饰、多体系固态电解质的立体技术矩阵,解决了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安全性循环寿命问题,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如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5][7]。

(二)产能布局:提前规划,满足规模化需求

当升科技已建成百吨级固态电解质中试线2000吨/年固态正极材料产能(2024年投产),并计划2025年新增5000吨/年固态正极材料产能,以满足客户的大规模订单需求[5][6]。产能的提前布局,使公司在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期占据了产能优势,避免了“技术领先但产能不足”的陷阱。

(三)客户资源:绑定头部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与清陶、卫蓝、辉能等国内固态电池龙头的战略合作(如2022年与清陶能源签订的2022-2025年固态正极材料采购协议),以及与LG新能源、SKon等国际巨头的长期供货协议,当升科技形成了稳定的客户资源,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8][10]。

五、行业前景:固态电池市场加速规模化,当升科技抢占先机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从2022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5%SNE Research预计,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将从2024年的2.1GWh增长至2030年的160.1GWh,市场份额从0.3%提升至3.8%[10]。

当升科技作为国内最大的固态锂电正极材料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约15%),凭借技术突破产能布局,有望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化进程中抢占先机,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六、结论

当升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高镍单晶正极、高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市场进展(出货量激增、客户覆盖国内外)与竞争优势(技术壁垒、产能布局),使其成为固态电池领域的“璀璨之星”。随着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当升科技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巩固其在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领域的领军地位,为投资者带来长期价值。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1]-[10],均为公开信息整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