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业务财经分析:增长驱动与投资前景

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41.47亿元,同比增长55.49%,占总营收28.32%。分析其域控制器与传感器双轮驱动、客户拓展及国际化布局,展望未来增长潜力与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与智能驾驶业务定位

德赛西威(002920.SZ)是国际领先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广东惠州,员工规模约9400人。公司以“创领安全、愉悦和绿色的出行生活”为使命,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提供全栈融合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其中,智能驾驶业务是公司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板块,也是未来长期发展的核心引擎,主要涵盖辅助驾驶域控制器、智能驾驶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轻量级/旗舰级智驾解决方案等产品,目标是成为全球智能驾驶Tier1龙头。

二、智能驾驶业务现状:高速增长,占比提升

1. 营收规模与增速: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5.49%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券商研报数据[1][5][6][7][9],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收41.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49%,占总营收比重从2024年同期的22.81%提升至28.32%,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智能座舱业务的94.59亿元)。
分季度看,2025年Q2智能驾驶业务营收环比增长约15.6%(总营收Q2环比+15.61%),主要受益于小米、奇瑞、吉利等客户的域控产品放量及传感器出货量提升。

2. 产品结构:域控制器与传感器双轮驱动

  • 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公司旗舰级域控制器(如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的方案)已获得长城、吉利、奇瑞、广汽埃安、东风乘用车等客户项目定点;轻量级解决方案(适配中低端车型)获得广汽丰田、奇瑞、丰田(TOYOTA)等客户订单,覆盖从L2+到L4级别的智能驾驶需求。
  • 智能驾驶传感器:雷达(毫米波、激光)、摄像头等传感器产品已获得长安、吉利、上汽大众、雷诺(RENAULT)、本田(HONDA)、东风日产等车企新项目订单,出货量随智驾渗透率提升快速增长。

3. 市场地位:国内辅助驾驶域控制器龙头

公司智能驾驶业务连续多年领先行业,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1])。凭借全栈研发能力(硬件设计、软件算法、系统集成),公司能够满足客户“短时间、大规模、安全化”的智驾配置需求,客户覆盖理想、小鹏、极氪、长城、广汽埃安、路特斯等主流新势力与传统车企[2][10]。

三、增长驱动因素:客户放量、订单储备与技术迭代

1. 客户结构优化: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海外市场

  • 国内客户: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小米、奇瑞、吉利等客户的域控产品放量。例如,公司为小米SU7提供的旗舰级域控制器已实现批量交付,成为小米智驾核心供应商;与吉利合作的轻量级智驾解决方案覆盖星瑞、星越等车型,出货量快速提升。
  • 海外客户:公司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2024年海外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50亿元(同比增长120%),2025年上半年继续突破。例如,公司获得雷诺(RENAULT)、丰田(TOYOTA)等海外车企的智驾传感器订单,德国工厂正常运营,西班牙工厂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开始供应智能驾驶产品)[1][3][8]。

2. 订单储备充足:未来增长根基稳固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180亿元(2024年全年为270亿元),其中智能驾驶业务订单占比约30%(估算)。具体来看:

  • 旗舰级辅助驾驶域控制器:获得长城、吉利、奇瑞、广汽埃安、东风乘用车等客户定点;
  • 轻量级智驾解决方案:获得广汽丰田、奇瑞、TOYOTA等客户订单;
  • 智能驾驶传感器:获得长安、吉利、上汽大众、RENAULT、HONDA等车企订单[7]。充足的订单储备为未来2-3年智能驾驶业务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3. 技术研发:全栈布局,多芯片平台适配

公司智能驾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栈研发能力多芯片平台适配。一方面,公司拥有从硬件(域控制器、传感器)到软件(算法、系统集成)的全链条研发能力,自主研发的HUD(抬头显示)首个量产项目已下线,智能驾驶算法(如城区NOA、自动泊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公司提前布局多芯片平台,除英伟达(Nvidia)外,还基于华为昇腾、高通(Qualcomm)等车级芯片开发智驾解决方案,全面适配市场差异化需求[2][6]。例如,公司为理想汽车提供的域控制器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为小鹏汽车提供的方案则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满足不同客户的性能与成本要求。

三、财务表现:盈利能力改善,规模效应凸显

1. 营收与利润增长:智能驾驶业务贡献显著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146.44亿元(同比+25.25%),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45.82%)。其中,智能驾驶业务营收41.47亿元(同比+55.49%),占总营收比重从2024年同期的22.81%提升至28.32%,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得益于智能驾驶业务的规模效应与毛利率提升[1][5][9]。

2. 毛利率:智能驾驶业务改善明显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0.33%(同比+0.29个百分点),净利率8.43%(同比+1.19个百分点)。其中,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19.74%(同比+0.94个百分点),主要因域控制器与传感器出货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产品结构优化(旗舰级产品占比增加)。智能座舱业务毛利率19.75%(同比+0.52个百分点),网联业务毛利率27.92%(同比-1.33个百分点),整体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改善[6][7]。

四、国际化布局:加速推进,海外市场突破

公司国际化战略是智能驾驶业务长期增长的关键支撑。目前,公司已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德国柏林工厂已正常运营(主要生产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产品),西班牙巴塞罗那工厂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开始向欧洲客户供应产品)[3][8]。2024年海外订单年化销售额超50亿元(同比+120%),2025年上半年继续增长,显示公司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例如,公司为雷诺(RENAULT)提供的智能驾驶传感器已进入量产阶段,为丰田(TOYOTA)提供的轻量级智驾解决方案即将交付[1]。

五、风险因素

  1.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不及预期:若国内或海外市场智能驾驶(如L2+)渗透率提升速度慢于预期,可能导致智能驾驶业务增长放缓;
  2. 芯片供应风险:若英伟达、华为等芯片供应商出现产能短缺,可能影响域控制器等产品的交付;
  3. 竞争加剧:随着百度、华为、Mobileye等企业进入智能驾驶领域,市场竞争可能加剧,导致公司市场份额或毛利率下降[6]。

六、展望与投资建议

1. 行业趋势:智能驾驶渗透加速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5年1-5月国内L2+车型销量169万辆,渗透率19.9%(同比+9.4个百分点),预计未来3-5年L2+渗透率将提升至40%以上。作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龙头,公司将充分受益于行业渗透加速,智能驾驶业务有望保持30%-40%的年复合增长率

2. 公司展望:长期增长可期

公司智能驾驶业务的核心逻辑是“客户拓展+订单放量+技术迭代”。未来,随着小米、奇瑞、吉利等客户的域控产品持续放量,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的逐步渗透,以及全栈研发能力的提升,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5%以上(2025年上半年为28.32%),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3. 投资建议

券商研报普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例如,中国银河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46亿元、429亿元、525亿元(同比+28%、+24%、+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33.8亿元、41.9亿元(同比+35%、+26%、+24%),对应PE估值22x、17x、14x,认为公司“乘汽车智能化之‘势’,向全球领先Tier1进发”[6]。

数据来源
[0] 券商API数据(公司财务指标、基本信息);
[1][5][6][7][9] 网络新闻(2025年半年报解读、业绩点评);
[2][10] 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客户与技术信息);
[3][8] 网络新闻(国际化与订单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