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国轩高科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及财经分析

国轩高科固态电池量产进展与财经分析报告,涵盖技术路线、量产时间表、财务支撑、行业竞争及风险因素,预测2026年H1实现小批量量产。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国轩高科固态电池量产进展与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背景与固态电池布局逻辑

国轩高科(002074.SZ)是国内老牌新能源电池厂商,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输配电设备等,拥有合肥、南京、南通等14大生产基地及全球8大研发中心(含美国硅谷、德国哥廷根等)[0]。作为二线电池厂商,公司曾在2014年达到动力电池出货量国内第二、全球第六的峰值,但因错过三元锂电池风口,市场份额被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抢占。为避免被技术颠覆,争夺未来电池行业话语权,国轩高科早在数年前便将固态电池作为高端化转型的核心抓手,旨在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市场份额回升[2][4]。

二、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量产时间表

1. 技术路线与当前进展

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研发围绕**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准固态电池(“G垣”电池)**两条路线展开,当前进展如下:

  • 全固态电池(“金石”):2025年6月,公司宣布“金石”全固态电池0.2GWh量产中试线贯通,正在进行装车路测[2][4];2025年8月,互动平台进一步披露,“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已启动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8]。
  • 准固态电池(“G垣”):2025年上半年,“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处于多家客户上车测试阶段[3][6][8]。

2. 量产时间表预测

结合行业惯例(中试到量产需1-2年)及公司进展,预计国轩高科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如下:

时间节点 进展预期
2025年Q3-Q4 完成“金石”电池中试线优化,启动2GWh量产线建设;“G垣”电池完成客户测试,小批量试生产。
2026年H1 “金石”电池2GWh量产线投产,小批量交付(如与大众汽车的合作订单);“G垣”电池规模化量产。
2027年 “金石”电池产能逐步释放(预计达到5-10GWh),成为公司核心产品之一;“G垣”电池占据中高端市场份额。
2028年及以后 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20GWh以上),进入全球固态电池第一梯队。

三、财务支撑与产能准备

1. 财务状况:营收与利润稳定增长,研发投入充足

2025年上半年,国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93.94亿元(同比+15.48%),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35.2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5亿元(同比+80.35%)[3][6]。财务状况的改善为固态电池研发提供了坚实资金支持:

  • 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约10.46亿元(占营收比5.39%),主要用于固态电池、磷酸锰铁锂等新技术的研发[2]。
  • 现金流保障: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改善(由2024年上半年的1.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25亿元),使得公司有能力承担固态电池量产的前期投入(如设备采购、场地改造)。

2. 产能规划:为固态电池预留空间

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的产能扩张计划(南京20GWh、芜湖2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基地),虽然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但可为未来固态电池量产提供以下支持:

  • 设备共用:固态电池的生产设备(如卷绕机、注液机)与锂离子电池有一定共通性,可通过改造现有设备实现固态电池生产。
  • 场地预留:南京、芜湖基地的厂房设计为“模块化”,可快速调整为固态电池产能(如将10GWh锂离子电池产能改为5GWh固态电池产能)。

四、行业竞争与市场预期

1. 行业竞争格局

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行业的核心赛道,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巨头主导+二线厂商突围”的态势:

  • 第一梯队: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量产)、比亚迪(“刀片电池”升级)、国轩高科(“金石”电池中试进展);
  • 第二梯队:一汽集团、亿纬锂能、松下等。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国轩高科的全固态电池车规级电芯下线时间比预期快半年(2025年6月 vs 预期2025年底),说明其在技术上处于行业第一梯队[2]。

2. 市场预期

  • 政策驱动:国内“十四五”新能源汽车规划明确支持固态电池研发,将其列为“关键核心技术”[5];
  • 需求爆发: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如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需要续航12小时以上的电池),固态电池是最佳解决方案[5];
  • 研报观点:中信建投认为,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2025年底将开始小批量装车试验[7];国金证券指出,固态电池市场将在2026-2028年迎来需求爆发,国轩高科的布局符合行业趋势[5]。

五、风险因素

1. 技术与商业化风险

固态电池的量产需要解决电解质稳定性(如硫化物电解质易吸水)、成本控制(固态电池成本是锂离子电池的2-3倍)、循环寿命(目前全固态电池循环寿命约500次,低于锂离子电池的1000次)等技术问题[2][4]。若中试或客户测试中出现上述问题,可能延迟量产时间(如将2026年H1量产推迟至2026年H2)。

2. 行业竞争风险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的固态电池研发进展可能快于国轩高科: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麒麟电池”(半固态)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达255Wh/kg,若其全固态电池进展顺利(如2026年量产),可能抢占国轩高科的市场份额[2];
  • 比亚迪:“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已占据国内20%以上的市场份额,若其固态电池(如“比亚迪固态”)2027年量产,可能对国轩高科形成压制[4]。

3. 合作不确定性

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的合作(2024年签署的“固态电池技术合作协议”)存在以下不确定性:

  • 技术转移:大众汽车是否会向国轩高科转移固态电池核心技术(如电解质配方);
  • 订单量:大众汽车是否会在2026年采购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如用于ID.系列车型);
  • 合作期限:若合作到期后大众汽车选择自主研发,国轩高科可能失去重要客户[2][4]。

六、结论

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金石”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G垣”准固态电池处于客户测试阶段,预计2026年H1实现小批量量产。公司的财务状况(营收与利润增长、研发投入充足)与产能规划(南京、芜湖基地)为固态电池量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行业角度看,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布局符合“政策驱动+市场需求”的趋势,若能解决技术与商业化问题,有望在2027-2028年进入全球固态电池第一梯队。但需注意,行业竞争(宁德时代、比亚迪)与合作不确定性(大众汽车)可能影响其量产进度与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是可行的,但需密切关注技术进展与行业竞争动态。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