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固态电池量产进展与财经分析报告,涵盖技术路线、量产时间表、财务支撑、行业竞争及风险因素,预测2026年H1实现小批量量产。
国轩高科(002074.SZ)是国内老牌新能源电池厂商,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输配电设备等,拥有合肥、南京、南通等14大生产基地及全球8大研发中心(含美国硅谷、德国哥廷根等)[0]。作为二线电池厂商,公司曾在2014年达到动力电池出货量国内第二、全球第六的峰值,但因错过三元锂电池风口,市场份额被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抢占。为避免被技术颠覆,争夺未来电池行业话语权,国轩高科早在数年前便将固态电池作为高端化转型的核心抓手,旨在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市场份额回升[2][4]。
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研发围绕**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与准固态电池(“G垣”电池)**两条路线展开,当前进展如下:
结合行业惯例(中试到量产需1-2年)及公司进展,预计国轩高科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如下:
时间节点 | 进展预期 |
---|---|
2025年Q3-Q4 | 完成“金石”电池中试线优化,启动2GWh量产线建设;“G垣”电池完成客户测试,小批量试生产。 |
2026年H1 | “金石”电池2GWh量产线投产,小批量交付(如与大众汽车的合作订单);“G垣”电池规模化量产。 |
2027年 | “金石”电池产能逐步释放(预计达到5-10GWh),成为公司核心产品之一;“G垣”电池占据中高端市场份额。 |
2028年及以后 | 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20GWh以上),进入全球固态电池第一梯队。 |
2025年上半年,国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93.94亿元(同比+15.48%),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35.2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5亿元(同比+80.35%)[3][6]。财务状况的改善为固态电池研发提供了坚实资金支持:
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的产能扩张计划(南京20GWh、芜湖2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基地),虽然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但可为未来固态电池量产提供以下支持:
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行业的核心赛道,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巨头主导+二线厂商突围”的态势: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国轩高科的全固态电池车规级电芯下线时间比预期快半年(2025年6月 vs 预期2025年底),说明其在技术上处于行业第一梯队[2]。
固态电池的量产需要解决电解质稳定性(如硫化物电解质易吸水)、成本控制(固态电池成本是锂离子电池的2-3倍)、循环寿命(目前全固态电池循环寿命约500次,低于锂离子电池的1000次)等技术问题[2][4]。若中试或客户测试中出现上述问题,可能延迟量产时间(如将2026年H1量产推迟至2026年H2)。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的固态电池研发进展可能快于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的合作(2024年签署的“固态电池技术合作协议”)存在以下不确定性:
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金石”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G垣”准固态电池处于客户测试阶段,预计2026年H1实现小批量量产。公司的财务状况(营收与利润增长、研发投入充足)与产能规划(南京、芜湖基地)为固态电池量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行业角度看,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布局符合“政策驱动+市场需求”的趋势,若能解决技术与商业化问题,有望在2027-2028年进入全球固态电池第一梯队。但需注意,行业竞争(宁德时代、比亚迪)与合作不确定性(大众汽车)可能影响其量产进度与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是可行的,但需密切关注技术进展与行业竞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