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中国太平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40%的可持续性分析

本文从产品结构、渠道策略、生态布局及监管适应四大维度,深入分析中国太平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增长的可持续性,探讨其分红险主导策略、康养生态布局及渠道优化的核心优势与潜在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中国太平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一、引言

新业务价值(New Business Value, NBV)是寿险公司核心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新增保单在未来产生的净现值,其增长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产品结构、渠道效率、生态布局及监管适应能力等多重因素。中国太平寿险(以下简称“太平寿险”)作为国内中大型寿险企业,2025年以来通过产品转型、渠道优化及康养生态构建,实现了NBV的稳步增长(2025年中期NBV同比增长22.8%,人民币口径)。本文从产品结构、渠道策略、生态布局、监管适应四大维度,分析其NBV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产品结构优化:分红险为主导,保障型产品补充,提升价值率

太平寿险的产品结构调整是NBV增长的核心支撑。在利率下行周期(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跌破2%),传统寿险的固定收益模式吸引力下降,而分红险的“保证收益+浮动分红”模式因风险共担特性更符合客户财富保值需求。2025年上半年,太平人寿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高达87.1%,新单长险结构中分红险占比更是达到91.3%(新闻[2])。

分红险的优势在于:

  1. 价值率稳定:分红险的新业务价值率(NBVR)通常高于传统寿险(如太平人寿个险渠道NBVR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22.7%,银保渠道同步改善),因“保证+浮动”模式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同时客户愿意为浮动收益支付更高溢价;
  2. 抗周期能力强: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挂钩,在利率下行时,浮动分红可部分对冲固定收益的下降,保持产品吸引力;
  3. 长期绑定客户:分红险的长期持有特性(退保率较传统产品低40%以上)有助于保险公司积累长期负债,为NBV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此外,太平寿险通过保障型产品补充(如长期护理险、养老年金),进一步提升NBV质量。截至2024年底,太平人寿有16款终身寿产品支持长期护理责任转换,覆盖超250万客户(新闻[3]);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覆盖多渠道(个险、银保、经代),2024年个人养老金保费收入1.4亿元(新闻[3])。这些保障型产品的NBVR更高(如长期护理险NBVR通常超过30%),且与客户生命周期需求深度绑定,为NBV增长提供了长期动力。

(二)渠道策略:多渠道协同,提升效率与价值贡献

太平寿险的渠道布局以个险、银保、团险为核心,通过“渠道协同+模式创新”提升NBV贡献:

  1. 个险渠道:聚焦代理人产能提升与客层上移。2025年上半年,太平人寿个险渠道NBVR提升至22.7%(新闻[1]),主要得益于:
    • 代理人培训体系优化:通过案例教学、合规解读转变销售观念,强化分红险与保障型产品销售;
    • 客层升级:聚焦高净值客户,推出“乐享养老”等高端康养服务,促进长期寿险产品销售(如养老年金、终身寿)。
  2. 银保渠道:深度融合银行资源,打造“保险+康养”模式。太平寿险与工、农、中、建等20多家主要银行建立战略合作,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价值率改善明显(新闻[1])。例如,与浦发银行合作打造“康养芯空间”,将“太保家园”“健享家”等康养资源与银行养老金融、财富管理业务融合,通过私人银行窗口触达高客,提升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而非单纯规模增长)。
  3. 团险渠道:聚焦企业员工福利与长期保障。太平养老2024年团体员工福利保障业务同比增长14.2%,其中高价值长险业务(如企业年金、长期护理险)增长51.3%(新闻[3])。团险渠道的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有助于拉动整体NBV增长。

(三)康养生态布局:“保险+医康养”绑定客户,促进长期产品销售

太平寿险依托中国太平集团的“保险+”生态,构建医康养与金融科技双生态,通过服务绑定客户,促进长期寿险产品销售:

  • 康养社区覆盖:截至2025年6月末,太平“自有+合作”康养社区覆盖28省63市(新闻[1]),提供“享老有社区、照护有资源、服务有平台、支付有保险”的闭环服务;
  • 服务品牌打造:推出“乐享健康”(大健康)与“乐享养老”(大养老)两大品牌,其中“乐享养老”形成“乐享家”(康养社区)、“乐享游”(旅居养老)、“乐享居”(居家养老)三大板块,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需求;
  • 生态协同效应:通过“保险产品+康养服务”的组合(如购买养老年金可享受康养社区优先入住权),提升客户粘性,促进长期寿险产品的销售(如2025年上半年太平人寿寿险合同服务边际较上年末增长1.1%,为长期价值积累奠定基础)。

(四)监管适应:符合“回归保障”导向,规避合规风险

太平寿险的策略完全符合监管“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如偿二代二期规则):

  • 偿二代二期影响:偿二代二期严格资本认定标准(保单未来盈余计入核心资本的比例不超过35%),引导保险公司减少短期理财型产品,增加保障型产品(新闻[4][5])。太平寿险的产品结构(分红险为主、保障型产品补充)符合这一导向,避免了因资本不足导致的业务收缩;
  • 监管合规性:太平寿险连续八年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经营评价中获评A类(新闻[1]),说明其业务模式符合监管要求,为NBV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

三、风险因素与挑战

尽管太平寿险的NBV增长具备可持续性,但仍需应对以下风险:

  1. 利率波动风险: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依赖投资收益,若利率持续下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分红水平可能低于客户预期,影响产品吸引力;
  2. 渠道竞争风险:银保渠道是太平寿险的重要增长引擎,但其他险企(如太保寿险)也在加强银保合作(新闻[3][4]),太平需要保持与银行的深度绑定(如“康养芯空间”等创新模式),才能维持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
  3. 代理人队伍稳定性:个险渠道的NBV增长依赖代理人产能,若代理人流失率高(如行业平均流失率超30%),可能影响个险渠道的增长;
  4. 康养服务能力:康养生态的构建需要大量投入(如康养社区建设),若服务质量未达预期,可能影响客户对保险产品的信任。

四、结论与展望

太平寿险的NBV增长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核心逻辑在于:

  • 产品结构优化:分红险为主导,保障型产品补充,提升了价值率与抗周期能力;
  • 渠道策略有效:多渠道协同,通过“保险+康养”模式提升了客户粘性与价值贡献;
  • 生态布局完善:康养生态绑定客户,促进长期寿险产品销售;
  • 监管适应能力:符合“回归保障”导向,规避了合规风险。

未来,太平寿险需重点应对利率波动渠道竞争风险,通过提升投资能力(如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收益)、深化银保合作(如创新“保险+康养”模式)及加强代理人培训(提升产能与稳定性),进一步巩固NBV增长的可持续性。

数据来源
[1] 2025年中国保险服务行业全景观察(报告大厅);
[2] 中国太平分红险转型成果(新浪财经);
[3] 中国太平2023年报(中国网财经);
[4]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分析(东方财富网);
[5] 偿二代二期对寿险公司影响(咨信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