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轮股份新能源车业务占比分析报告
一、公司业务布局:新能源热管理为核心赛道,产品与客户资源构建壁垒
银轮股份(002126.SZ)作为国内热管理行业龙头,核心业务围绕“节能、减排、智能、安全”展开,专注于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的研发与销售。其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是公司的核心增长赛道,产品覆盖高低温水箱、Chiller(电池深冷器)、电池冷却板、电机/电控冷却器、前端冷却模块、PTC加热器等,形成“1+4+N”的新能源产品体系(“1”为热管理系统,“4”为电池、电机、电控、车载电子冷却系统,“N”为其他衍生产品)[1][2]。
从客户结构看,公司已成为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小鹏等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同时进入奔驰、福特、通用等海外车企的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中国、美国、墨西哥、欧洲等10余个国家设有子公司)为新能源业务的扩张提供了支撑[0][5]。
二、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2024年约41.6%,2025年预期达50%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及调研信息,新能源业务已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增长来源:
- 2024年数据:公司2024年总营收127.02亿元(同比+15.28%),其中乘用车业务营收70.90亿元(占总营收的55.8%),而新能源业务占乘用车业务的比重达74.57%[5]。据此计算,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业务营收约为52.87亿元(70.90×74.57%),占总营收的41.6%。
- 2025年预期: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总营收71.68亿元(同比保持增长)[0]。结合公司调研信息,2025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预计将达到50%,主要增量来自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已成为全球头部客户的主要供应商)[2][3]。
三、产品竞争力:技术与市占率支撑新能源业务壁垒
银轮股份的新能源业务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储备与市场份额上:
- 产品技术:公司的新能源热管理产品覆盖电池、电机、电控、车载电子等核心环节,其中车载电子冷却系统市占率接近29%(国内领先)[2];电池冷却板、Chiller等产品通过了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的严格认证,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如法雷奥、马勒)相当。
- 客户粘性:公司与比亚迪、吉利、小鹏等新能源车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部分产品(如电池冷却系统)为独家供应,客户粘性高。此外,海外客户(如奔驰、福特)的订单持续增长,2024年北美/欧洲板块自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0.47%、31.29%[5]。
四、未来增长动力:新项目定点与全球化扩张
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未来增长主要来自新项目定点与全球化布局:
- 新项目定点:2024年公司累计获取超300个新项目,对应生命周期内营收90.73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占比达75.42%(68.43亿元)[5]。这些项目(如比亚迪、吉利的新车型热管理系统)将在2025-2027年逐步释放业绩,支撑新能源业务的高速增长。
- 全球化扩张:公司通过海外子公司(如江苏朗信、湖北美标)拓展国际市场,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升,北美、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订单持续增加,为新能源业务的全球化增长奠定了基础[5]。
五、财务表现:费用控制与现金流改善支撑盈利
银轮股份的新能源业务盈利性逐步改善,主要得益于费用控制与现金流优化:
- 毛利率与净利率:2024年公司毛利率20.12%(可比口径同比-0.42pct,主要受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压力影响),但期间费用率(11.73%)同比下降1.10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均有所下降),推动净利率同比提升0.68pct(至6.18%)[5]。
- 现金流: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2.05亿元(同比+30.84%),主要因新能源业务的应收账款周转加快(客户付款周期缩短),现金流状况健康[5]。
结论
银轮股份的新能源业务已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占总营收的41.6%,2025年预期将达到50%。凭借“1+4+N”的产品体系、领先的市占率(如车载电子冷却系统29%)、丰富的新项目定点(新能源占比75.42%)及全球化布局,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财务上,费用控制与现金流改善支撑了盈利的提升,为新能源业务的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
未来,随着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持续增长(202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0%以上),银轮股份的新能源业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