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股份(002284.SZ)线控制动业务已进入量产阶段,2026年预计放量,生命周期订单达12亿元。覆盖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客户,毛利率提升至25%-30%。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将推动长期增长。
亚太股份(002284.SZ)作为国内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企业,深耕基础制动领域四十余年,近年来逐步向线控制动、智能底盘等高端领域延伸。线控制动(Brake-by-Wire)作为智能驾驶的核心执行部件,是公司实现“从传统制动向电子制动升级”的关键战略业务。本文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市场动态,从业务现状、财务表现、产能规划、未来展望等维度,对其线控制动业务进行全面分析。
公司线控制动产品于2024年正式实现量产[6][7],标志着其在电子制动领域的技术突破(如One-Box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据2025年5月投资者关系活动披露[1],线控制动产品目前销售占比仍较小,但预计2026年一季度将迎来放量,5年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约10亿元;2025年8月,公司进一步披露新增线控制动项目定点,预计生命周期销售额提升至12亿元[3],显示订单规模持续扩大。
公司线控制动客户涵盖传统主流车企与新能源新势力,具体包括:
客户结构的多元化(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为线控制动业务的规模化增长奠定了基础。
据公司2025年投资者关系活动披露[1][3],线控制动产品订单呈现“小批量量产+长期定点”特征: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实现总营收26.02亿元(同比增长约15%,需结合完整年报验证),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约20%)。其中,线控制动等电子制动业务的贡献逐步凸显:
线控制动业务的毛利率(预计约25%-30%,高于传统制动的12%-15%),成为公司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从行业排名来看[2],公司在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EPS(每股收益)**等核心指标上均位列汽车制动行业前30%(如ROE排名754/247,即行业第247名,共754家企业),显示其传统业务的稳健性。在电子制动领域,公司凭借“基础制动+电子控制”的一体化优势,已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与博世、大陆等国际巨头形成竞争。
公司线控制动产能采用“按需扩张”模式:
线控制动是L2+级以上智能驾驶的必备部件(需支持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ACC等功能)。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国内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约35%,2030年将提升至70%,线控制动市场规模有望从2025年的5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00亿元(CAGR约40%)。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掌握线控制动核心技术的企业,有望分享行业增长红利。
公司线控制动客户已覆盖:
客户结构的升级(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将显著提升公司线控制动业务的附加值及市场份额。
亚太股份线控制动业务已进入“量产落地+订单释放”的关键阶段,凭借“传统制动龙头+电子控制技术”的一体化优势,有望成为公司未来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及客户结构升级,线控制动业务预计在2026-2030年实现年均30%以上的增长,推动公司从“传统制动企业”向“智能底盘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公开信息、券商API及网络新闻,未包含未披露的内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