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奈科技(688116.SH)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一期150吨产能即将投产。报告分析其财务表现、行业趋势及投资价值,助力新能源电池材料发展。
天奈科技(688116.SH)成立于2011年,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是国内领先的纳米级碳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等产品,核心应用领域为锂电池(新能源汽车、3C产品、储能电池)。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之一”,在产销规模、客户结构及研发实力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总部位于江苏镇江,注册资本3.66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约57.3亿元,员工824人。核心技术团队由多位碳纳米材料领域专家组成,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5年中报研发费用4902万元,占营收比例7.5%),为单壁碳纳米管等高端产品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单壁碳纳米管(SWCNT)是天奈科技未来的核心增长引擎,公司规划“年产45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分三期建设(每期150吨),旨在满足新能源电池对高性能导电材料的需求。
根据网络搜索信息[1][2][3][4],截至2025年5月,一期15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进展顺利,地基建设完成,部分施工启动,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陆续投产。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催化裂解技术,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纯度及分散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单壁碳纳米管产品已进入批量出货阶段,下游需求旺盛。网络搜索显示[5],国内部分客户已下达百吨级单壁类浆料订单,且产品正积极导入国内外主流电池生产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此外,单壁碳纳米管的高导电性能使其适用于高倍率快充电池和固态电池,契合比亚迪、小米等企业近期发布的超快充车型需求,未来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的普及。
公司计划通过三期项目逐步释放450吨单壁碳纳米管产能,其中一期150吨将于2025年底投产,二期、三期预计在2026-2027年陆续建成。产能的逐步释放将缓解当前单壁碳纳米管的供给瓶颈,支撑公司在高端导电材料市场的份额扩张。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微降(2024年上半年约7.25亿元);净利润1.16亿元,同比略降(2024年上半年约1.27亿元)。营收下降主要系传统碳纳米管产品价格波动所致,但单壁碳纳米管等高端产品的占比提升(约占营收15%),推动净利润率保持稳定(约17.7%)。
截至2025年9月3日,公司最新股价50.58元/股,市值约185亿元(总股本3.66亿股)。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计算,动态PE约80倍,高于行业平均(约60倍),主要反映市场对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的预期。
根据网络搜索[5],全球碳纳米管市场正以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天奈科技在碳纳米管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日本昭和电工、美国Hyperion等国际企业,以及国内的深圳三顺、江苏美科等企业。天奈的优势在于:
一期15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若未能按时投产(如设备调试延迟、原材料供应短缺),将影响公司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进而影响业绩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如补贴退坡、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若行业增长不及预期,将导致电池需求下降,进而影响碳纳米管的销量。
石墨烯等新型导电材料的技术进步(如石墨烯的导电率更高),可能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市场份额造成挤压。
碳纳米管的主要原材料为天然气、乙烯等,若原材料价格上涨(如国际油价波动),将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挤压净利润空间。
天奈科技作为国内碳纳米管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布局,有望抓住新能源汽车快充和固态电池的发展机遇。尽管当前财务表现略有波动,但单壁碳纳米管的高附加值和市场需求增长,将支撑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一期项目投产(2025年底)和客户导入的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的收入占比将逐步提升(预计2026年占比达到25%),推动公司净利润保持1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股价方面,若项目进展顺利,市场预期将进一步提升,股价有望突破60元/股(对应市值约220亿元)。
总体来看,天奈科技的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需关注产能爬坡和下游需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