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中鼎股份海外并购整合的财务表现与业务协同,探讨其从本土龙头到国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路径,以及新能源与智能化趋势下的增长潜力。
中鼎股份(000887.SZ)作为国内非轮胎橡胶制品领域的龙头企业(2021年全球非轮胎橡胶领域第13位,国内第1[1]),成立于1980年,2006年登陆深交所。其核心业务涵盖橡胶密封件、汽车用橡胶制品等机械基础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2008年,公司开启**“全球并购+中国落地+海外管控”**的全球化战略,旨在通过整合全球技术、品牌与客户资源,突破传统业务边界,向智能底盘、热管理等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延伸,实现从“本土供应商”到“国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公司的海外并购遵循“技术互补、业务协同”的逻辑,聚焦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高端细分赛道,主要标的包括:
通过上述并购,公司构建了“密封系统+底盘减震+空悬系统+热管理”的全产业链布局,业务从传统橡胶制品延伸至智能底盘、新能源热管理等高端领域,为后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海外并购推动公司营收实现跨越式成长:2008-2021年,公司营收从13.2亿元增长至12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9.0%[1];2023年,公司营收进一步提升至172.44亿元,同比增长15.63%,归母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28.60%[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标的的业绩贡献及国内落地项目的增量:2016年至今,海外并购标的国内落地项目(如无锡嘉科、安徽威固等)营收占比从3.5%提升至2021年的10.3%,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9]。
海外并购推动公司业务从“单一橡胶制品”向“智能底盘系统”转型,**增量业务(空悬系统、热管理管路、底盘轻量化)**成为新的增长极:
为应对海外整合的挑战,公司2020年起推行**“模块化管理”**,将业务划分为本部业务、空悬系统、NVH、热管理、密封五大模块,加强中方管理团队对海外企业的管控。这一举措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2021年较2019年,销售费用率下降2.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下降0.8个百分点[9];同时,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推动毛利率稳步改善(2023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21.5%,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2])。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5.8%和37.9%[3]),公司的空悬系统、热管理管路、底盘轻量化等增量业务将迎来广阔市场空间。同时,海外整合的效果逐步释放(如费用率下降、国内落地项目贡献提升),将推动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预计未来3-5年,公司将继续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略,通过海外并购与国内研发的协同,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力,实现从“国际玩家”到“全球领先”的跨越。
数据来源:
[1] 2022年中鼎股份发展现状及业务布局分析[1];
[2] 信达证券:中鼎股份中报点评[2];
[3] 中鼎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3];
[9] 机构建议买入的股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