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饮料2024年包装水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6%,小规格产品下滑8.92%拖累整体表现。报告分析竞争加剧、天气影响及产品结构调整原因,并展望未来增长策略。
根据华润饮料(02460.HK)2024年年度报告及公开披露信息,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35.21亿元,同比微增0.05%;归母净利润16.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12%。尽管整体盈利表现亮眼,但核心业务包装水板块收入出现近三年首次下滑:2024年包装水业务收入为121.24亿元,较2023年的124.47亿元下降2.6%,占总收入的比例仍高达89.7%,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1][5][7][10]。
从产品结构看,包装水业务的下滑主要由小规格瓶装水(<1L) 拖累,而中大规格(1L-15L)及桶装水(19.8L)表现相对稳健:
2024年三季度(包装水传统销售旺季),国内多地频繁降雨,导致户外消费场景(如旅游、运动)需求下降,小规格瓶装水的即饮需求受到阶段性冲击。尽管公司通过推出新产品、强化品牌建设等措施应对,但仍未能完全抵消天气因素的影响[1][7]。
2024年,瓶装水行业竞争升级,农夫山泉、康师傅、今麦郎等对手纷纷推出低价产品(如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单价低于1元),小规格瓶装水市场(尤其是500ml以下)成为竞争焦点。华润饮料为保持终端价盘稳定(避免恶性降价),小规格产品的销量及收入均受到挤压[5][7][10]。
尽管中大规格瓶装水实现增长,但由于其占比仍较低(34.1%),短期内无法抵消小规格产品的下滑。此外,桶装水市场增长缓慢(微增0.2%),也未能对包装水板块形成有效支撑[5][10]。
2024年,华润饮料通过“1+N”产能布局策略(新增4家工厂、22条生产线),将包装水自有产能占比从2023年的30%提升至50%以上,合作工厂加工费下降20%(涉及17家工厂)。同时,PET原材料价格下行(2024年PET均价较2023年下降约15%),推动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至47.3%,部分抵消了收入下滑的影响[1][10]。
2024年,公司饮料业务(包括“至本清润”“佐味茶事”“午后奶茶”等品牌)实现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30.8%,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7.9%提升至10.3%。其中,“至本清润”草本植物饮料销量增长122%,成为饮料业务的核心增长点。饮料业务的增长有效弥补了包装水收入的下滑(包装水减少3.23亿元,饮料增加3.29亿元),支撑整体营收微增[1][5][10]。
2024年,公司终端零售网点增长15%至250万家,冷藏展示柜保有量增长20%,提升了产品的终端可见度。同时,通过“怡宝”品牌的强化(如赞助体育赛事、推出“FEEL”等高端产品),巩固了市场地位(2024年包装水零售额同比增长4.5%,略高于行业2.5%的增速)[1][10]。
公司将继续推动包装水产品结构升级,重点拓展中大规格(1L-15L)及高端产品(如“FEEL”天然矿泉水),减少对小规格产品的依赖。同时,通过提升自有产能(目标“十四五”末达到60%以上)、优化供应链(存货周转天数从23.6天降至22.6天),降低成本,应对价格战压力[1][7][10]。
饮料业务将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继续推出新品(如2025年计划推出“愿事之茗”无糖茶饮料),扩大渠道渗透(目标2025年饮料收入占比提升至15%以上)。同时,通过“至本清润”等品牌的年轻化营销(如联名IP、线上直播),吸引年轻消费者[1][5]。
随着自有产能提升(2025年计划新增10条生产线)及PET自产比例提高(目标2025年达到30%),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预计2025年达到48%以上)。同时,费用率将保持稳定(2024年销售费用率30.0%,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推动净利润持续增长[1][10]。
2024年华润饮料包装水收入下降2.6%,主要由小规格产品竞争加剧及天气因素导致,但通过产能优化、非水业务增长及渠道强化,整体盈利表现亮眼(净利润增长23.12%)。未来,公司将通过包装水结构升级、非水业务扩张及供应链优化,实现稳健增长。尽管包装水行业竞争仍将激烈,但华润饮料凭借“怡宝”品牌的市场地位及多元化的产品布局,有望保持行业第二的位置(2023年包装水市场份额约18%),并逐步提升盈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