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2024-2025年业务表现分析:保险主业与康养生态双增长

中国太平2024年总资产突破1.7万亿港元,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94.2%,康养生态全国化布局成型。报告分析其保险主业、投资板块及未来战略,揭示无银行业务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中国太平业务表现分析报告(2024-2025年)

一、公司定位与业务布局概述

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00966.HK)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以保险业务为核心,涵盖寿险、财险、再保险、投资管理及康养生态圈等多元板块[0]。根据2024年全年业绩(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突破1.7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4.9%),股东应占溢利84.32亿港元(同比增长36.2%),整体经营质效显著提升[1]。

需说明的是,中国太平无独立银行业务,其核心战略聚焦保险主业及相关生态延伸(如康养、投资),并未布局商业银行板块。这与部分综合金融集团(如中国平安、中信集团)的业务结构存在差异。

二、核心业务表现分析

(一)保险板块:规模与价值双升,业务质量优化

保险是中国太平的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了主要经营业绩:

  • 寿险业务:太平人寿作为核心子公司,2024年新业务价值重回百亿台阶(同比增长94.2%),创历史新高;原保险保费收入16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内含价值23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其中,银保渠道转型成效显著,2024年银保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8%(贡献18.2亿港元),价值率提升20个百分点,成为价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3]。
  • 财险与再保险:太平财险2024年保费规模首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综合成本率98.4%(同比优化),保持承保盈利;再保险业务亦实现稳健增长,综合成本率持续改善[4]。
  • 业务质量:寿险个险、银保渠道继续率连续11年位居行业领先水平,体现了客户粘性与业务可持续性[4]。

(二)投资板块:资产负债匹配优化,收益大幅提升

2024年,中国太平加强投资组合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优化配置结构(如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投资收益显著改善:

  • 管理总投资资产规模近2.5万亿港元(同比增长7.8%),其中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超1.4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5.1%);
  • 总投资收益额较2023年增长98.2%,综合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具体数据未披露,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

(三)康养生态圈:全国化布局成型,协同效应显现

中国太平2024年加速推进“保险+康养”战略,康养社区布局取得关键突破:

  • 自持自营康养社区全部投运(成都芙蓉人家、北京玉兰人家等5个项目),“自有+第三方合作”社区达76家,覆盖26省62市,形成“轻重结合、全国化”的养老服务网络[1];
  • 举办医康养生态联盟、金融科技生态联盟会议,“朋友圈”扩展至46家成员,推动保险与康养、科技的协同发展[1]。

三、战略亮点与未来展望

(一)战略聚焦:保险主业与生态延伸

中国太平的核心战略是“做精做优保险主业,做大做强生态板块”。2024年,公司通过寿险转型(如银保渠道价值提升)、财险承保盈利、投资收益改善,巩固了保险核心竞争力;同时,康养生态圈的成型,为未来保险业务的场景化、差异化竞争奠定了基础。

(二)未来挑战与应对

  • 保险行业竞争:寿险市场面临利率下行、产品同质化等挑战,中国太平需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如增加长期储蓄型产品占比)、提升渠道价值(如银保渠道的专业能力);
  • 康养业务盈利:康养社区的运营成本较高,需通过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的协同(如“保险+养老”套餐),提高客户粘性与ARPU值;
  • 国际化发展:太平卢森堡、迪拜代表处开业,需加强海外业务与国内业务的联动(如服务“一带一路”中资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1]。

四、结论

中国太平作为以保险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实现显著增长,保险主业(寿险、财险)、投资板块、康养生态圈均取得积极进展。尽管无银行业务,但公司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延伸生态布局,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随着“保险+康养”战略的深化与国际化业务的拓展,中国太平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成为国内保险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信息[0]及2024年业绩发布会新闻[1]-[5]。)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