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当升科技高镍三元材料竞争优势分析 | 行业领军者

深度解析当升科技在高镍三元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产能布局、客户资源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揭示其如何领跑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当升科技高镍三元材料竞争优势分析报告

一、引言:高镍三元材料的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如NCM811、NCA)因具备高能量密度(比传统三元材料高15%-20%)、低综合成本(减少钴用量降低原料成本)、长循环寿命(适配高端新能源汽车需求)等特性,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的核心材料。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00万辆,同比增长35%)及储能市场爆发(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达300GWh,同比增长50%),高镍三元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共研网预测,2025年我国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1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超30%。

在此背景下,当升科技(300073.SZ)作为国内高镍三元材料的先行者与领军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产能布局、客户资源及产业链一体化等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显著地位。

二、当升科技概述

当升科技成立于1998年,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是矿冶科技集团旗下控股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锂电正极材料(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智能装备(精密模切设备),其中高镍三元材料(NCM811、NCA)是核心战略产品,聚焦高端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领域,产品远销海外(国际客户占比超70%)。

三、高镍三元材料竞争优势分析

(一)技术研发优势:专利与技术积累构筑高壁垒

当升科技是国内首批布局高镍三元材料的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16年研发费用占比超5%,2023年研发投入达8.5亿元,同比增长12%),形成了以高镍前驱体正极材料制备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 专利储备: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高镍三元材料相关专利超200项,其中2024年获得发明专利“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专利号:CN202110622933.4),该专利通过**<011>晶面择优取向**设计,改善了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循环寿命提升20%以上)。
  • 技术路线领先:公司早在2017年便实现NCM811批量供货,2020年完成NCA中试,2023年推出9系超高镍材料(镍含量≥90%),克比容量达215-235mAh/g,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 技术创新:采用“海绵结构”设计(提升材料孔隙率,改善离子传输)、“特殊微晶结构”(降低材料内部应力,提升循环寿命)等先进技术,解决了高镍材料“循环寿命短、热稳定性差”的行业痛点。

(二)产能布局优势:规模与结构优化支撑增长

当升科技的产能布局聚焦高镍化全球化,产能规模与结构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产能规模:2018年年初产能1.6万吨(其中动力类三元正极1万吨),2019年底扩张至3.2万吨(高镍占比超60%);2022年底高镍设计产能达8.2万吨(占总产能的87%),2023年常州二期5万吨项目部分投产,年底有效产能接近10万吨。
  • 产能结构:高镍产品(NCM811、NCA)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Q2高镍占比超40%,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0%以上,支撑产品结构优化与盈利提升。
  • 海外产能:与芬兰矿业、SK集团共同布局海外正极产能(如芬兰合资项目),填补欧美锂电本土产业链缺口,满足特斯拉、大众等海外车企的本地化需求。

(三)客户资源优势:高端客户粘性与全球化覆盖

当升科技的客户资源是其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国际客户占比超70%,覆盖全球一线电池企业与车企。

  • 电池企业:与SK on、AESC、LG新能源、Murata等全球顶级电池厂商建立深度合作,NCM811产品在海外客户中占比高(如SK on的高镍电池中当升产品占比超30%)。
  • 车企与储能:与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等国际一线车企保持密切交流,动力型正极材料通过部分车企认证;储能用多元材料进入特斯拉Powerwall等储能项目供应体系,小型锂电领域高电压、高倍率产品市占率超20%。

(四)财务表现优势:高镍产品驱动盈利提升

当升科技的财务表现优于行业,高镍产品的放量是其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 营收与净利润增长:2017年营收21.58亿元(同比增长61.7%),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51.97%);2022年H1营收91.13亿元(同比增长205%),净利润9.12亿元(同比增长104%);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25.44亿元(同比-10.96%,主要受海外市场增速放缓影响),但净利润14.92亿元(同比+0.91%),业绩领先同行。
  • 盈利提升:高镍产品的技术溢价与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2017年正极材料毛利率14.58%(同比提升1.56个百分点),2022年Q2吨净利约3.3-3.4万元(环比增长超0.6万元),主要得益于高镍占比提升与国内外钴价价差(国内钴原料成本低于海外,销售端以MB钴定价)。

(五)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与保障供应

当升科技通过上游资源布局产业链协同,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保障了供应稳定性。

  • 资源布局:与澳大利亚Scandium21签订镍钴矿承购协议(保障镍钴供应),参与青海盐湖提锂开发(锂原料供应),参股匠芯科技(布局废旧电池回收,未来可提供钴锂原料)。
  • 前驱体合作:与中伟、华友等前驱体龙头深度合作,部分NCM前驱体自产,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 智能装备协同:全资子公司中鼎高科的精密模切设备进入苹果、三星等供应链,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撑高镍三元材料的研发与产能扩张。

四、行业竞争格局与当升的地位

2021年国内高镍三元市场竞争格局中,容百科技占比34.1%,天津巴莫占比22.3%,贝特瑞占比12.1%,当升科技占比约10%(2021年数据)。但当升科技的国际客户占比(70%)与高镍技术积累(首批布局高镍)使其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2023年高镍产品出货量超4万吨(同比增长30%),高于行业平均增速(25%)。

五、结论与展望

当升科技在高镍三元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专利与创新)、产能布局(规模与高镍占比)、客户资源(高端与全球化)、财务表现(盈利提升)及产业链一体化(成本与供应保障)。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当升科技的高镍产品将进一步放量,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未来,当升科技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如9系超高镍、固态电池材料),优化产能结构(提升高镍占比至60%以上),深化海外客户合作(如特斯拉、大众的本地化产能),以巩固其在高镍三元材料领域的领军地位。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