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当升科技高镍产品占比分析:技术布局与市场前景

深度分析当升科技高镍三元材料(NCM811/NCM90)的行业趋势、技术优势及财务贡献,预测2025年高镍产品占比超50%的成长潜力,揭示龙头企业的投资价值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当升科技高镍产品占比分析报告

一、引言

当升科技(300073.SZ)作为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其高镍三元材料(NCM811、NCM90及以上)的布局与占比变化,是反映公司技术竞争力、产品结构升级及受益新能源汽车高镍化趋势的核心指标。本文通过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研报,从行业趋势、公司布局、占比演变、财务贡献等维度,系统分析当升科技高镍产品占比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二、行业背景:三元高镍化是动力电池核心趋势

1. 高镍化的驱动因素

三元高镍材料(镍含量≥80%)通过低钴化降低对稀缺资源钴的依赖(钴价波动大且供应集中),同时提高镍含量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是当前商业化技术路线的最优解。根据[2](2021年研报),2025年国内/全球高镍三元在动力电池中的渗透率将达62%/66%,未来5年CAGR(复合增长率)约95%/90%,市场前景广阔。

2. 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受益

三元正极行业此前因6系及以下材料技术壁垒低,格局分散(CR3/CR5约35%/44%)。随着高镍化升级,技术壁垒(如晶体结构稳定性、循环寿命、安全性能)显著提升,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如当升科技)有望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三、当升科技高镍产品布局:技术与产能双支撑

1. 技术积累:三代高镍产品,参数领先

当升科技脱胎于矿冶科技集团,2008年即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已开发三代高镍产品(NCM811、NCM88、NCM90),技术参数(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领先行业。例如,其NCM811产品能量密度可达280Wh/kg以上,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满足主流车企(如特斯拉、欧系车企)的高要求。

2. 产能扩张:聚焦高镍,海外布局加速

公司产能规划向高镍倾斜:

  • 2021年底,自有产能达4.4万吨([1]);
  • 2022年,常州当升二期5万吨高镍项目下半年投产,江苏当升四期2万吨小型锂电正极材料项目推进;
  • 启动欧洲首期10万吨产业基地(针对海外高镍需求),并与SK协商在韩国或美国设立合资工厂([1])。

这些产能将主要用于高镍产品生产,为占比提升提供产能保障。

四、高镍产品占比演变:从“批量供应”到“结构主导”

1. 历史占比:逐步提升,2021年进入规模化阶段

  • 2020年:8系高镍产品(NCM811)出货占比约5-10%([3]),占比相对较低,但已开始突破国内外标杆客户(如特斯拉、欧系车企);
  • 2021年:高镍产品(Ni83、Ni88、Ni90)批量供应,单吨毛利达3.19万元(同比增长0.64万元),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1]);
  • 2022年:上半年高镍占比逐步提升,正极材料出货量约3.4万吨(同比增长80%以上),其中高镍产品占比显著提高([5])。

2. 未来展望:2025年高镍占比或超50%

结合公司产能规划(2025年产能有望达20万吨以上)及高镍需求增长(海外客户如SK、特斯拉的高镍订单),预计2025年当升科技高镍产品占比将超过50%,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五、财务贡献:高镍产品拉动盈利提升

1. 单吨毛利高于行业平均

高镍产品因技术难度大、良品率低,加工费高于中镍产品(如NCM622)。根据[2](2021年研报),当升科技2018-2020年单吨毛利居行业首位(1.2万元/吨以上),高于同行的0.6-1.0万元/吨。2021年高镍产品单吨毛利进一步增长至3.19万元([1]),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2. 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21年,公司营收82.58亿元(同比增长159.41%),归母净利润10.91亿元(同比增长183.45%),主要得益于高镍产品的批量供应([1])。2022年上半年,公司盈利9.0-10.0亿元(同比增长101%-124%),扣非盈利增长208%-243%,主要因高镍产品出货量增长([5])。

六、风险因素

  1.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导致高镍材料需求下降;
  2. 原材料价格波动:镍、钴价格波动(如2022年镍价暴涨),影响高镍产品成本;
  3. 新技术竞争:如磷酸铁锂(LFP)的迭代(如刀片电池),可能挤压高镍三元的市场份额;
  4.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海外产能(如欧洲基地)建设延迟,影响高镍产品供应。

七、结论

当升科技作为三元正极龙头,受益于高镍化趋势,高镍产品占比逐步提升(2021年批量供应,2025年或超50%),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技术积累(三代高镍产品)、产能扩张(海外基地)及客户资源(特斯拉、SK),支撑高镍占比持续提升。尽管存在行业风险,但长期来看,高镍产品将推动公司实现“量价齐升”,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财务指标及网络搜索结果[1][2][3][5]。)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