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HLX43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后期的PD-L1靶点ADC药物,通过PD-L1抗体免疫调节与新型Topo I抑制剂细胞毒性的双重机制协同抗肿瘤。本文详解其作用机制、临床进展及市场潜力。
HLX43是复宏汉霖(02696.HK)与苏州宜联生物医药合作开发的靶向PD-L1抗体-新型DNA拓扑异构酶I(Topo I)抑制剂偶联药物(ADC),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后期的PD-L1靶点ADC药物(截至2025年9月,全球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其设计核心是通过抗体靶向递送+毒素精准杀伤的双重机制,实现抗肿瘤效果的协同增强,目前处于2期临床试验阶段(涵盖食管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HLX43的“双重作用”源于其ADC药物的结构特性:由靶向PD-L1的单克隆抗体(负责精准定位肿瘤细胞)、新型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负责细胞毒性杀伤)及可裂解连接子(负责毒素释放)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重要“免疫 checkpoint”。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逃避免疫监视。
HLX43的PD-L1抗体部分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阻断PD-L1/PD-1通路,恢复T细胞的免疫活性,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增殖与浸润)。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不仅能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能增强后续细胞毒性药物的杀伤效果(即“免疫-化疗协同效应”)。
DNA拓扑异构酶I(Topo I)是细胞DNA复制、转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酶,其功能是缓解DNA超螺旋结构的张力。肿瘤细胞因增殖活跃,对Topo I的依赖性远高于正常细胞,因此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
HLX43的毒素部分是新型Topo I抑制剂(源于苏州宜联的专利技术),其作用机制是与Topo I-DNA复合物结合,形成稳定的“Topo I-药物-DNA”三元复合物,阻止DNA链的重新连接,导致DNA断裂和细胞凋亡。与传统Topo I抑制剂(如伊立替康)相比,该新型毒素具有更高的 potency(纳摩尔级抑制活性)和更好的肿瘤靶向性(通过ADC的抗体部分精准递送),从而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HLX43的两大作用机制并非独立,而是通过**“免疫激活+细胞杀伤”的协同**实现更强大的抗肿瘤效果:
复宏汉霖对HLX43的研发布局体现了“快速推进+广泛覆盖”的策略,目前已进入2期临床试验后期,并拓展至多个高发病率实体瘤适应症:
复宏汉霖还开展了HLX43与**汉斯状®(斯鲁利单抗,公司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临床试验(1b/2期),旨在通过“PD-L1 ADC + PD-1抑制剂”的双重免疫阻断,进一步增强免疫激活效果。这种联合策略的理论基础是:PD-1抑制剂可解除T细胞的“上游抑制”(PD-1/PD-L1通路),而HLX43的PD-L1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的“下游逃逸”(PD-L1表达),两者协同可更彻底地激活免疫系统,同时结合细胞毒性药物的杀伤作用,有望提高对难治性肿瘤的疗效。
HLX43的市场潜力源于其first-in-class的靶点优势(全球首个PD-L1 ADC)及协同作用机制的创新性: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PD-1/PD-L1抑制剂获批上市(如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但靶向PD-L1的ADC药物尚未有产品获批。HLX43若能成功,将成为“first-in-class”药物,占据PD-L1 ADC的市场先机。此外,PD-L1靶点相较于PD-1,具有更低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风险,因为PD-L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而PD-1表达于T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因此PD-L1 ADC的安全性可能更优。
与传统PD-L1抑制剂(仅依赖免疫调节)或传统化疗药物(仅依赖细胞毒性)相比,HLX43的“免疫调节+细胞毒性”双重机制可显著提高抗肿瘤疗效。临床前研究显示,HLX43对PD-L1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PD-L1抗体或Topo I抑制剂(ORR提高约30%-50%)。此外,联合PD-1抑制剂的策略(如与汉斯状®联合)有望进一步扩大疗效边界,覆盖更多难治性患者(如PD-L1低表达或阴性患者)。
复宏汉霖作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拥有成熟的抗体药物研发与生产平台(如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汉斯状®已获批上市,覆盖肺癌、食管癌等适应症)。HLX43的研发可依托公司现有的临床资源(如患者招募、临床试验管理)和销售渠道(如汉斯状®的市场推广团队),降低研发与商业化成本。
尽管HLX43具有显著潜力,但其研发与商业化仍面临以下风险:
HLX43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后期的PD-L1 ADC药物,其“免疫调节+细胞毒性”的双重作用机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与协同优势。若2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HLX43有望成为复宏汉霖的核心增长引擎,填补PD-L1 ADC的市场空白,为复发/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同时,复宏汉霖的研发资源与市场布局(如汉斯状®的联合治疗)将为HLX43的商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尽管面临一定风险,HLX43仍具备成为“blockbuster”药物的潜力,值得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