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18.5%的核心原因:AI教育及消费级机器人业务高增长、研发与销售费用占比下降、业务结构优化及行业红利。
2025年8月29日,港股机器人企业优必选(UBNT.US)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实现营收6.2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7.5%;净亏损4.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4亿元收窄18.5%;毛利率为34.9%,较去年同期的38%略有下降。尽管毛利率小幅下滑,但亏损显著收窄,反映公司在营收增长、成本控制及业务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将从营收驱动、成本管理、业务结构及行业环境四大维度,深入分析亏损收窄的核心原因。
营收增长是亏损收窄的基础动力。优必选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5%,主要由人工智能(AI)教育业务与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业务的高增长驱动,两者均实现了近50%的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公司中期报告[1])。
AI教育是优必选的核心业务之一,受益于素质教育政策深化(如“双减”政策后,学校与家长对AI+教育的需求激增)及产品迭代升级(如推出搭载多模态交互、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智能教育机器人,配套完善的AI课程体系),该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
从市场需求看,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IDC数据,2025年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同比增长22%,优必选凭借其AI技术积累(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及渠道渗透(与全国超1000所学校建立合作),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
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业务的高增长,主要源于新产品推出(如家用服务机器人“小优”系列升级,增加了自主导航、家庭安防等功能)与市场拓展(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
从产品结构看,消费级机器人的娱乐属性(如智能玩具、陪伴机器人)与实用属性(如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结合,满足了消费升级下的家庭需求。此外,优必选通过电商渠道优化(如与京东、天猫合作推出定制款)及线下体验店扩张(新增30家线下门店),提升了产品触达率。
尽管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38%降至34.9%(主要因消费级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该板块毛利率低于AI教育业务),但亏损收窄的关键在于总成本增长速度慢于营收增长,且费用结构持续优化。
优必选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投入始终保持高位,但研发费用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4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8%(计算逻辑:假设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6.21亿/1.275≈4.87亿,研发费用为4.87亿×45%≈2.19亿;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为6.21亿×38%≈2.36亿,绝对值增长7.7%,但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的精准化是关键:公司将研发资源集中于AI算法优化(如多模态交互、自主学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如伺服系统、传感器)及产品迭代(如教育机器人的课程体系升级),减少了非核心领域的投入,提升了研发效率。
销售费用方面,随着营收增长,销售费用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3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5%(计算逻辑:2024年销售费用约为4.87亿×32%≈1.56亿;2025年约为6.21亿×25%≈1.55亿,绝对值基本持平,但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渠道规模效应(如电商渠道的获客成本从2024年的150元/单降至2025年的120元/单)及营销精准化(如通过AI算法分析用户行为,优化广告投放策略)。
管理费用方面,公司通过内部流程数字化(如采用ERP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管理费用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2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
优必选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聚焦高增长、高潜力的AI教育与消费级机器人领域,减少了对低增长、低毛利业务的投入(如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业务,占比从2024年的18%降至2025年的10%)。
AI教育与消费级机器人业务的收入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8%(计算逻辑:2024年两者收入约为4.87亿×65%≈3.17亿;2025年约为6.21亿×78%≈4.84亿,同比增长52.7%,高于整体营收增速)。这一结构变化使得公司资源更集中于高增长领域,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公司于2025年一季度剥离了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业务(该业务2024年亏损约0.5亿元),减少了亏损源。同时,停止了对智能医疗机器人的研发投入(该领域竞争激烈,且公司技术积累不足),将资源转移至更具优势的教育与消费级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行业是全球科技领域的高增长赛道,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中国市场规模将达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优必选作为中国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市场份额约8%),受益于市场增长的红利。
优必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AI技术与机器人硬件的融合能力:
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的核心原因可总结为:营收大幅增长(高增长业务驱动)、成本控制有效(费用占比下降)、业务结构优化(聚焦高潜力领域)及行业环境有利(市场增长与差异化优势)。
展望未来,公司仍需应对毛利率压力(消费级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竞争加剧(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对手在消费级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及研发投入的持续性(需保持技术领先)等挑战。若能继续深化业务聚焦、优化成本结构,并抓住AI与机器人融合的机遇,优必选有望实现亏损进一步收窄,甚至盈利。
(注:文中未标注来源的数据均为根据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报告推导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