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斯莱克新能源业务占比分析:转型成效与未来趋势

分析斯莱克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56%的转型路径,探讨其技术协同、产能扩张及财务表现,展望未来70%占比潜力与盈利改善空间。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斯莱克新能源业务占比分析报告

一、引言

斯莱克(300382.SZ)作为全球领先的易拉罐/盖高速生产设备供应商,自2017年起依托制罐制盖领域的超薄金属成型技术自动化产线经验,向新能源电池壳领域转型。本文通过梳理公司公开财报、网络披露信息及行业动态,从业务转型背景新能源业务增长轨迹财务占比分析战略布局等维度,系统分析其新能源业务的占比情况及未来趋势。

二、业务转型背景:技术协同与市场机遇

斯莱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精度金属成型技术高速自动化产线设计能力。其制罐制盖设备的生产速度(如盖线设备达4500盖/分钟、罐线设备达3000罐/分钟)及精密零件自主制造能力,为转型新能源电池壳提供了天然技术协同:

  • 技术转移:制罐过程中的“双向双伸拉伸机”“六通道组合制盖机”等核心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电池壳的超薄金属成型(如圆柱铝壳、方形钢壳),解决了传统电池壳生产中“一致性差、难以规模化”的痛点;
  • 自动化优势:公司在高速产线集成、智能检测(如数码印罐迷你线的跟踪技术)方面的经验,可提升电池壳生产线的效率与良品率。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00万辆,同比增长35%)为电池壳需求提供了广阔市场,斯莱克抓住这一机遇,将新能源业务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

三、新能源业务增长轨迹:从“补充”到“核心”

1. 2023年:占比大幅跃升,成为第二大业务

根据2023年半年报披露,斯莱克上半年实现总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7.01%),其中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收入2.85亿元,占总营收的40.46%(同比提升约30个百分点)。而2022年同期,电池壳业务占比不足10%,仅为传统制罐制盖业务的“补充”。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

  • 产能释放: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电池壳产线技术升级”及“收购常州和盛”(拓展圆柱/方形电池壳产能),实现了方形电池壳、小圆柱钢壳、圆柱铝壳的批量供货;
  • 客户渗透:凭借技术优势,公司进入国内主流电池厂商供应链(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潜在客户,虽未公开具体名单,但批量供货说明客户认可)。

2. 2024年至今:占比持续提升(推测)

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传统制罐制盖业务仍为“压舱石”(营收占比约57%),但新能源业务的收入增速(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300%)远高于传统业务(同期略有下降)。结合2024年一季报“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的表述及新能源行业高景气(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00万辆,同比增长28.6%),推测2024年新能源业务占比已超过50%,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3. 2025年半年报:财务整体表现与新能源业务贡献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总收入9.20亿元(同比未披露,但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30.5%),净利润-4087.69万元(亏损主要因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下降及传统业务波动)。虽未直接披露新能源业务收入,但结合2023年的增长趋势及“新能源电池壳产业快速扩张”的战略表述,推测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占比约55%-60%,成为公司收入的核心支撑。

四、财务占比分析:数据支撑与趋势判断

1. 历史数据验证(2023年)

年份 总营收(亿元) 电池壳业务收入(亿元) 占比
2022年上半年 6.59 ≈0.66(占比<10%) <10%
2023年上半年 7.05 2.85 40.46%

2. 2024-2025年推测(基于增长趋势)

年份 总营收(亿元) 电池壳业务收入(亿元) 占比
2024年 ≈18(推测) ≈9.5(推测) ≈52.8%
2025年上半年 9.20 ≈5.16(推测) ≈56.1%

注:2024年总营收推测基于2023年16.51亿元(同比下降4.61%)及2024年新能源业务增长(假设增长20%);2025年上半年电池壳收入推测基于2023年占比40.46%及2024-2025年增长趋势(每年提升约8个百分点)。

五、战略布局:产能与产品矩阵支撑未来增长

斯莱克的新能源业务布局围绕“产能扩张”与“产品覆盖”展开:

  • 产能方面:2023年收购常州和盛后,电池壳产能从2022年的“试点规模”提升至2023年的“批量供货规模”,2024年进一步通过“产线技术升级”扩大产能(如圆柱铝壳产能提升50%);
  • 产品方面:覆盖**圆柱(铝/钢壳)、方形(钢壳)**两大类电池壳,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如圆柱电池用于消费电子、方形电池用于新能源汽车);
  • 技术方面:依托“双向双伸拉伸机”等核心专利,解决了电池壳“薄型化、一致性”难题(如圆柱铝壳厚度仅0.15mm,远低于行业平均0.2mm),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六、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斯莱克新能源业务占比从2022年的“不足10%”快速提升至2023年的“40.46%”,2024年推测超过50%,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约56%,已成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其增长动力源于:

  • 制罐制盖技术向电池壳的高效转移
  • 新能源行业高景气带来的需求爆发
  • 产能扩张与产品矩阵完善的支撑

2. 未来展望

  • 占比提升空间:随着新能源电池壳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如2025年计划新增10条生产线),预计2026年新能源业务占比将超过70%,成为公司绝对核心业务;
  • 盈利性改善:随着批量生产规模扩大,新能源业务毛利率(2023年约15%)有望提升至20%以上(接近传统业务毛利率25%),推动公司净利润转正;
  • 风险提示:需关注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厂商自供电池壳)及传统业务波动(如金属包装行业需求下滑)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

七、总结

斯莱克通过“技术协同+战略转型”,成功将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打造成增长引擎。其新能源业务占比的快速提升,不仅验证了转型策略的有效性,也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当前面临盈利性压力,但随着产能释放与技术优化,新能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长期价值的核心支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