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竞争对手分析:古茗、茶百道等品牌对比

深度解析蜜雪冰城在新茶饮市场的竞争对手,包括古茗、茶百道等直接对手及便利店、咖啡馆等间接对手,分析竞争格局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7 分钟

蜜雪冰城竞争对手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蜜雪冰城作为新茶饮行业的“下沉市场王者”,以规模化扩张、低成本策略、强品牌营销为核心竞争力,2024年全球门店数量达46479家(超越麦当劳、星巴克),营收248.2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9.8%,成为全球咖啡茶饮行业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其竞争对手涵盖直接茶饮品牌、间接饮品业态及区域特色玩家,竞争格局呈现“头部寡头化、腰部差异化、尾部加速退出”的特征。本报告从直接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竞争格局分层、竞争策略对比四大维度,系统分析蜜雪冰城的竞争环境及应对策略。

二、直接竞争对手:同赛道的“价格带争夺者”

直接竞争对手指与蜜雪冰城在目标市场(下沉市场)、产品定位(高性价比)、价格带(10元以下为主)高度重叠的茶饮品牌,核心玩家包括古茗、茶百道、益禾堂、甜啦啦等。其中,古茗与茶百道因上市及规模优势,成为蜜雪的“第一梯队对手”。

(一)核心直接竞争对手概况

品牌 2024年门店数量 价格带 2024年净利润 核心策略
蜜雪冰城 46479家 10元以下 未披露(增速39.8%) 规模化、低成本、强营销
古茗 9914家 10-16元 14.79亿元 产品创新、中价位精准定位
茶百道 8395家 8-18元 4.72亿元(下滑58.3%) 门店扩张(此前)、供应链优化(当前)
益禾堂 约6000家 8-12元 未披露 下沉市场深耕、高性价比
甜啦啦 约5000家 6-10元 未披露 乡镇市场渗透、产品简化

(二)直接竞争对手优劣势深度分析

1. 古茗:中价位“创新者”,蜜雪的“错位竞争者”

古茗的核心优势在于产品创新速度与中价位定位的精准性

  • 产品创新:2024年上新数量达40款(是蜜雪的2倍以上),其中“杨枝甘露”“多肉葡萄”等爆款产品占总销量的30%,满足下沉市场消费者“品质升级”的需求;
  • 价格定位:10-16元价格带覆盖了“愿意为品质支付溢价但不追求高端”的群体(如县城的年轻白领),与蜜雪的10元以下形成“错位竞争”;
  • 供应链效率:2024年供应链成本比同行低10%(因与果农直接合作),支撑了中价位产品的利润空间。

劣势:规模远小于蜜雪(门店数仅为蜜雪的21%),品牌知名度依赖区域市场(如浙江、福建),全国性营销投入不足。

2. 茶百道:“掉队者”,品牌定位与供应链的双重困境

茶百道曾是下沉市场的“黑马”,但2024年利润大幅下滑58.3%(净利润4.72亿元),核心问题在于:

  • 品牌定位模糊:价格带覆盖8-18元,既不如蜜雪的“极致低价”(10元以下),也不如古茗的“中价位精准”(10-16元),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
  • 供应链薄弱:原料成本比同行高15%(因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加上加盟商流失率达16.6%(2024年),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 产品同质化:缺乏爆款产品(如“芋圆奶茶”等传统产品占比达70%),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

逆袭路径:需聚焦12-15元细分价格带,强化“健康茶饮”标签(如推出低糖、低热量系列),并优化供应链(如建立自有原料基地)。

3. 益禾堂、甜啦啦:“区域跟随者”,依赖下沉市场渗透

益禾堂(约6000家门店)与甜啦啦(约5000家门店)均聚焦乡镇及县城市场,以“高性价比”为核心策略:

  • 益禾堂:主打“烤奶”(售价8元),凭借“现煮茶叶+炼乳”的组合,成为河南、山东等省份的“乡镇爆款”;
  • 甜啦啦:聚焦“珍珠奶茶”(售价6元),通过“简化产品SKU”(仅20款)降低运营成本,渗透至安徽、河北等农村市场。

优势:区域深耕(如甜啦啦在安徽的市场份额达12%),产品符合乡镇消费者的“低价、刚需”需求;
劣势: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品牌影响力有限(仅在局部区域知名),难以突破区域限制。

二、间接竞争对手:跨业态的“流量分流者”

间接竞争对手指与蜜雪冰城产品类型不同,但争夺同一消费者饮品支出的业态,核心包括便利店饮品、咖啡馆、传统茶饮店、瓶装饮料等,其竞争优势在于便利性、品质感、文化特色

(一)便利店饮品:“便利性”对手

便利店(如全家、711、罗森)的现做饮品(如奶茶、咖啡)凭借高频场景布局(社区、写字楼)及快速服务(线上点单+到店自提,3分钟可取),成为蜜雪的重要分流者。例如:

  • 全家的“现磨咖啡”售价10元,“珍珠奶茶”售价8元,价格与蜜雪接近,但更符合“快节奏”的消费需求;
  • 2024年,便利店现做饮品市场规模达120亿元,增速18%,主要得益于年轻消费者对“便捷性”的偏好。

蜜雪应对策略:加密社区门店(2024年社区门店占比提升至35%),推出“线上点单+到店自提”服务(自提订单占比达40%),降低消费者的时间成本。

(二)咖啡馆:“品质感”对手

咖啡馆(如星巴克、瑞幸、霸王茶姬)以高品质、高客单价争夺中高端消费者

  • 星巴克:咖啡售价25-35元,凭借“第三空间”(堂食环境)吸引白领群体;
  • 霸王茶姬:茶饮售价18-28元,主打“中国风”(如“幽兰拿铁”的“现打奶油+碧根果”组合),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打卡必选”。

优势:品牌调性(如霸王茶姬的“国潮”设计)、产品品质(如使用进口牛奶、新鲜水果);
蜜雪应对策略:推出中高端子品牌“蜜雪冰城PRO”(售价12-18元),但目前占比仅5%,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三)传统茶饮店:“文化特色”对手

传统茶饮店(如茶颜悦色、沪上阿姨)以文化IP场景化体验吸引年轻消费者:

  • 茶颜悦色:主打“中国风”(如“幽兰拿铁”的“书法包装”),售价16元,成为长沙旅游的“打卡符号”(2024年游客订单占比达60%);
  • 沪上阿姨:推出“茶饮+烘焙”组合(如“奶茶+蛋糕”套餐,售价25元),覆盖“早餐、下午茶”场景。

优势:文化特色(如茶颜悦色的“故宫联名款”)、场景融合(如沪上阿姨的“社区烘焙店”);
蜜雪应对策略:强化品牌文化(如2024年推出“蜜雪冰城×故宫”联名款,售价10元),但文化IP的影响力仍不如茶颜悦色。

(四)瓶装饮料:“即饮”对手

瓶装饮料(如农夫山泉、可口可乐)以即饮便利性(无需等待)及标准化品质(如“瓶装奶茶”售价5-8元),争夺“快节奏”消费者:

  • 2024年,瓶装奶茶市场规模达80亿元,增速12%,主要得益于“加班族”“学生党”的“即饮需求”;
  • 蜜雪应对策略:推出“瓶装果茶”(售价6元),但占比仅3%,难以与瓶装饮料的“渠道优势”(超市、便利店全覆盖)竞争。

三、竞争格局分层:“M型”市场与“强者愈强”

新茶饮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形成**“M型”结构**(头部集中、腰部差异化、尾部退出),具体分层如下:

(一)头部品牌(占比30%):规模化与资本优势

头部品牌包括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凭借规模化优势、强营销能力、资本支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 蜜雪冰城:2024年营收248.29亿元,净利润增速39.8%,供应链成本比同行低20%(因自有原料基地);
  • 古茗:2024年净利润14.79亿元,增速超过30%,产品创新速度领先行业;
  • 茶百道:2024年净利润4.72亿元,增速下滑58.3%,需调整策略以避免掉队。

核心优势:规模化(蜜雪的门店数是古茗的4.7倍)、资本(均已上市)、供应链(蜜雪的原料成本最低)。

(二)腰部品牌(占比20%):差异化生存

腰部品牌包括沪上阿姨(约4000家门店)、霸王茶姬(约3000家门店)、茶颜悦色(约2000家门店),通过差异化策略争夺细分市场:

  • 沪上阿姨:主打“果茶”(售价12-18元),推出“茶饮+烘焙”场景(如“奶茶+蛋糕”套餐),覆盖年轻女性群体;
  • 霸王茶姬:主打“中国风”(如“茶咖”系列,售价18-25元),吸引“国潮”爱好者;
  • 茶颜悦色:聚焦长沙市场,凭借“现打奶油+碧根果”的“幽兰拿铁”(售价16元),成为旅游“打卡必选”。

核心优势:文化IP(茶颜悦色)、场景融合(沪上阿姨)、健康化(霸王茶姬的“低糖”系列)。

(三)尾部品牌(占比50%):加速退出

尾部品牌指门店数少于1000家的中小品牌,因产品同质化、供应链薄弱、营销投入不足,生存压力加剧:

  • 2024年,新茶饮门店总数达41.3万家,但净增长为-1.78万家(超14万家门店关闭);
  • 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5%降至2024年的20%,主要被头部和腰部品牌挤压。

核心问题:缺乏规模优势(无法降低成本)、产品创新不足(模仿头部品牌)、品牌影响力有限(无法吸引消费者)。

四、竞争策略对比:蜜雪的“规模化” vs 对手的“差异化”

竞争对手类型 核心策略 关键动作 竞争优势
古茗(直接) 产品创新、中价位定位 每月推出2-3款新口味(如“多肉青提”)、聚焦10-16元价格带 满足下沉市场“品质升级”需求,产品创新速度领先
茶百道(直接) 重构定位、优化供应链 聚焦12-15元价格带、推出“健康茶饮”系列、建立自有原料基地 若调整成功,可巩固中价位市场
便利店(间接) 便利性、快速服务 布局社区/写字楼场景、线上点单+到店自提、现做饮品价格与蜜雪接近 符合“快节奏”消费需求,分流蜜雪的“即时性”客户
咖啡馆(间接) 品质感、品牌调性 使用进口原料(如星巴克的“阿拉比卡咖啡”)、打造“第三空间”(堂食环境) 争夺中高端消费者,客单价高于蜜雪2倍以上
传统茶饮店(间接) 文化特色、场景化体验 推出“中国风”包装(如茶颜悦色的“故宫联名款”)、“茶饮+旅游”场景(如长沙打卡) 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成为旅游“必选”

五、结论与趋势展望

(一)蜜雪冰城的核心竞争对手总结

  • 直接竞争对手:古茗(中价位创新者)、茶百道(需重构策略的掉队者)、益禾堂(区域跟随者);
  • 间接竞争对手:便利店饮品(便利性)、咖啡馆(品质感)、传统茶饮店(文化特色)。

(二)竞争趋势展望

  1. 头部品牌“强者愈强”
    蜜雪冰城凭借规模化优势,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2024年市场份额达15%,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18%);古茗通过产品创新,将巩固中价位市场(预计2025年净利润增速将保持30%以上);茶百道若不调整策略,可能进一步掉队(预计2025年利润增速仍为负)。

  2. 腰部品牌“差异化生存”
    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腰部品牌,将通过文化IP、场景融合、健康化策略,争夺细分市场(如霸王茶姬的“国潮”系列预计2025年销量增长25%)。

  3. 尾部品牌“加速退出”
    中小品牌因缺乏规模优势和差异化策略,将逐渐被头部和腰部品牌挤压(预计2025年尾部品牌市场份额将降至15%以下)。

(三)蜜雪冰城的应对建议

  1. 强化供应链优势:继续扩大原料生产基地(如2024年在云南建立茶叶基地),降低供应链成本(目标:比同行低25%),保持“极致低价”优势;
  2. 提升产品创新速度:增加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仅1%,目标2025年提升至3%),推出“低糖、低热量”系列(如“蜜雪冰城×元气森林”联名款),吸引年轻消费者;
  3. 拓展中高端市场:加大“蜜雪冰城PRO”子品牌的推广力度(目标2025年PRO门店占比达10%),覆盖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消费者(如推出“现磨咖啡+茶饮”组合,售价12-18元);
  4. 全球化扩张:继续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门店近5000家,目标2025年增至8000家),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如东南亚市场的“珍珠奶茶”售价1.5美元),进入新兴市场。

总结:蜜雪冰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规模化、低成本、强营销,但需应对古茗的产品创新、便利店的便利性及咖啡馆的品质感挑战。未来,若能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提升产品创新和中高端市场份额,蜜雪冰城将继续巩固“下沉王者”的地位,并向“全球茶饮领导品牌”迈进。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