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中科创达智能座舱业务分析:市场布局、产品优势与未来展望

本报告深入分析中科创达智能座舱业务的技术优势、市场布局及财务表现,探讨其在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的竞争力与未来增长潜力,涵盖核心产品、行业趋势及风险因素。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中科创达智能座舱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述与智能座舱业务布局

中科创达(300496.SZ)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平台技术提供商,核心业务覆盖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智能软件三大板块。公司自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汽车业务,2017年收购芬兰Rightware公司(主营车载用户界面设计与工程软件),强化智能座舱UI/UX技术能力,逐步形成“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的全栈式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能力。截至2025年,智能汽车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占比约36%),仅次于智能物联网业务。

二、智能座舱业务现状与核心产品

1. 核心产品与技术

中科创达智能座舱业务以“操作系统+中间件+工具链”为核心,主要产品包括:

  • 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Linux等底层系统优化,支持多屏互动、语音/手势识别等多模态交互,覆盖从入门级到高阶的全场景需求;
  • 中间件与工具链:如Kanzi UI工具链(用于车载界面设计)、OTA升级服务(支持座舱功能远程更新);
  • 域控制器解决方案: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英伟达Orin等平台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软件方案,已获得本土车企订单;
  • 大语言模型(LLM)应用:将ChatGPT等技术融入智能座舱“虚拟机器人”,提升语音交互的自然度与智能化水平。

2. 近期业务进展

  • 战略合作:2025年3月,公司与现代汽车前瞻技术研发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智能座舱软件开发(应用商店、导航、语音交互及LLM),进一步拓展高端车企客户;
  • 技术突破:推出基于博流半导体Risc-V芯片的鸿蒙操作系统,已实现批量出货,标志着公司在开源芯片与国产操作系统融合方面的技术领先性;
  • 客户覆盖:合作车企包括奥迪、兰博基尼、现代等超50家高端品牌,量产及在研车型订单超3000万台(2024年数据)。

三、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市场: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325亿美元,预计2026年增至440亿美元,CAGR为11.3%;
  • 中国市场:2022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123亿美元,预计2026年增至183亿美元,CAGR为14.2%(高于全球平均);
  • 搭载率:2022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前装搭载率39.9%,高阶座舱域控制器搭载率21.72%,预计2027年全球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达65%(中国市场有望突破70%)。

2. 行业趋势

  • 软件定义汽车(SDV):车企软件订阅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如大众计划2030年软件收入占比30%),中科创达受益于中间件授权与OTA服务,单车软件价值有望从2020年的200元提升至2027年的500元;
  • 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眼动等交互方式融合,LLM技术推动智能座舱从“工具化”向“伙伴化”升级;
  • 域控制器普及:高阶智能座舱逐步采用域控制器架构,替代传统分布式电子系统,中科创达的域控制器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四、业务竞争力分析

1. 技术优势

  • 全栈式能力:覆盖芯片底层优化(与高通、英伟达深度合作)、操作系统、中间件及应用层,形成“技术壁垒+生态协同”;
  • 芯片合作深度:在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中市占率超30%,是高通座舱芯片的核心合作伙伴;
  • 开源与国产融合:基于Risc-V芯片的鸿蒙操作系统出货,体现公司在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

2. 市场份额

  • 智能座舱操作系统:2024年市场份额约15%,预计2027年增至20%以上(受益于全球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
  • 域控制器方案: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的方案已获得本土车企订单,2025-2027年该业务收入预计从8亿元增至25亿元。

3. 客户资源

  • 覆盖超50家高端车企,包括奥迪、兰博基尼等豪华品牌,量产订单超3000万台,客户粘性强;
  • 与华为长期合作,在自动驾驶及操作系统领域协同,拓展国产车企客户(如比亚迪、蔚来)。

五、财务表现与业绩驱动

1. 收入贡献

  • 2024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占比44.86%(第一大业务),营收增速3.42%(增速放缓,主要因疫情影响中高端车型销售);
  • 2025年上半年:智能汽车业务营收11.89亿元(第二大业务),同比增速7.85%(低于公司整体增速37.44%,主要因智能物联网业务爆发);
  • 单车价值提升:随着LLM、OTA等功能普及,单车软件价值从2020年的200元提升至2024年的350元,预计2027年达500元。

2. 毛利率与盈利能力

  • 智能汽车业务毛利率约35%(2024年数据),高于智能物联网业务(19.48%),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51.84%,智能汽车业务贡献了约40%的利润(估算)。

六、风险因素

1. 技术研发风险

  • 智能座舱技术(如LLM、域控制器)研发投入大,若技术落地速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收入确认延迟;
  • 开源芯片(如Risc-V)的生态成熟度仍需提升,可能影响相关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2. 市场需求风险

  • 2021年后,疫情影响中高端智能座舱车型销售,后装市场业务遭遇挑战;
  • 新能源车型智能座舱前装配套增加,后装市场份额收缩,可能影响公司传统业务收入。

3. 竞争风险

  • 华为、地平线等厂商在智能座舱领域加速布局,华为的鸿蒙系统与HI模式(Huawei Inside)可能挤压市场份额;
  • 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厂商通过“芯片+软件”一体化方案进入智能座舱市场,竞争加剧。

七、未来展望

1. 市场渗透与份额提升

  • 预计2027年全球智能座舱渗透率达65%,中国市场突破70%,中科创达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有望从15%增至20%以上;
  • 域控制器方案收入预计2027年达25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2. 单车价值与利润增长

  • 随着LLM、OTA等功能普及,单车软件价值预计2027年达500元,推动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增速回升至20%以上;
  • 智能汽车业务毛利率有望保持35%以上,成为公司主要利润增长点。

3. 生态协同与长期价值

  • 与华为、高通等厂商的生态协同,将强化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 软件定义汽车(SDV)趋势下,公司的全栈式能力将支撑长期业绩增长,预计2025-2027年智能汽车业务复合增速达15%以上。

结论

中科创达智能座舱业务作为公司核心板块之一,具备全栈式技术能力、深度芯片合作及高端客户资源,尽管2024年以来增速放缓,但随着市场渗透率提升、单车价值增长及域控制器方案突破,未来仍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风险方面,需关注技术研发进度、市场需求变化及竞争加剧等因素,但长期来看,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符合行业趋势,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