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竞争对手分析:问界系列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本文深入分析赛力斯(601127.SH)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对手,包括理想汽车、比亚迪、奇瑞智界等直接竞品,以及传统车企转型和华为合作模式下的间接竞品,揭示其市场竞争优势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赛力斯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一、引言

赛力斯(601127.SH)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华为合作深度绑定者”,依托“鸿蒙智行”模式推出问界系列(M7、M9),在50万级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形成爆款效应(M9连续9个月蝉联该价位销冠,累计订单超20万辆)。本文从直接竞品、间接竞品、合作模式竞品、供应链与技术竞品四大维度,系统分析赛力斯的竞争对手及市场竞争格局,为投资者理解其竞争优势与风险提供参考。

二、直接竞争对手: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核心玩家

直接竞争对手是指**与赛力斯在目标市场(高端智能电动车)、产品定位(50万级豪华SUV/轿车)、核心功能(智能驾驶、鸿蒙系统)**上高度重叠的企业,主要包括:

1. 理想汽车:家庭智能电动车的直接竞品

理想汽车以“家庭友好”为核心定位,旗下L系列(L7、L8、L9)均为50万级左右的豪华SUV,与赛力斯问界M7(25-35万)、M9(45-55万)形成直接竞争。

  • 销量表现:2025年2月,问界M7销量达21038辆,追平理想L7(约2.1万辆);问界M9凭借“全尺寸豪华SUV”定位,销量持续领跑50万级市场(新闻[10])。
  • 产品差异:理想L系列侧重“六座大空间”“增程器高效”(馈电油耗5.9L/100km),适合家庭用户;赛力斯问界系列则强调“华为全栈智能”(鸿蒙座舱、HI智驾系统),吸引科技爱好者与高端商务用户。
  • 财务对比:2024年,理想汽车营收约1300亿元(预估),净利润约50亿元(预估);赛力斯营收1066亿元,净利润40.38亿元。两者规模接近,但理想的交付量(约30万辆)略高于赛力斯(约25万辆),说明其家庭市场渗透更深。

2. 比亚迪:新能源龙头的全谱系竞争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旗下唐EV(25-35万)、汉EV(20-30万)等车型覆盖中高端市场,与赛力斯问界系列形成“高低搭配”竞争。

  • 市场份额: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2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8%,远高于赛力斯的25万辆(约1.5%)(新闻[2])。
  • 财务优势:2024年,比亚迪营收5023亿元,净利润252.4亿元,均为赛力斯的5倍左右;但赛力斯的销售毛利率(25.23%)高于比亚迪(20.77%),说明其高端产品的定价能力更强(新闻[2])。
  • 技术竞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因“高安全+长寿命”优势,被众多车企采用(如长安、吉利),间接压缩了赛力斯的电池选择空间(赛力斯主要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

3. 奇瑞智界S7:华为合作模式下的同系竞品

奇瑞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智界S7(20-30万级纯电轿车),是赛力斯问界系列的同合作模式竞品

  • 销量表现:2025年2月,智界S7销量仅794辆,远低于问界M7的2.1万辆(新闻[10])。
  • 合作深度差异:赛力斯与华为采用“全链条协同”模式(华为参与产品定义、研发、生产、销售),而奇瑞与华为更偏向“生意伙伴”关系(华为提供技术支持,奇瑞负责生产销售),导致智界S7未能形成爆款(新闻[3])。

三、间接竞争对手:传统车企转型与新势力延伸

间接竞争对手是指非直接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但通过产品延伸或技术升级进入赛力斯目标市场的企业,主要包括:

1. 传统车企转型:长安汽车、吉利汽车

  • 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推出SL03(15-20万级纯电轿车)、S7(20-25万级纯电SUV),通过“低价+智能”策略抢占中低端新能源市场,间接分流赛力斯的潜在客户(新闻[2])。2024年,长安汽车营收1110亿元,净利润35.8亿元,虽规模小于赛力斯,但市场覆盖更广。
  • 吉利汽车:推出极氪品牌(001、009),定位30-50万级豪华电动车,与赛力斯问界系列形成间接竞争。极氪001 2024年销量达12万辆,凭借“猎装轿跑”造型和“800V高压平台”技术,吸引了部分高端用户。

2. 新势力玩家:蔚来、小鹏汽车

  • 蔚来汽车:旗下ES6(35-45万级纯电SUV)、ES8(45-55万级纯电SUV),通过“换电模式+高端服务”(如NIO House)定位豪华市场,与赛力斯问界M9形成竞争。2024年,蔚来销量达14万辆,虽低于赛力斯的25万辆,但品牌溢价能力更强。
  • 小鹏汽车:推出G6(25-35万级纯电SUV)、G9(35-45万级纯电SUV),凭借“XNGP全场景智能驾驶”技术(已实现无高精地图的城市NGP),吸引了部分科技爱好者,间接竞争赛力斯的智能驾驶用户群体(新闻[5])。

四、合作模式竞争对手:其他华为合作车企

赛力斯与华为的“鸿蒙智行”模式(全链条协同)是其核心优势,但其他车企也通过与华为合作进入智能电动车市场,形成合作模式竞品

1. 江淮汽车:尊界S800(百万级豪华电动车)

江淮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尊界S800,定位“百万级豪华纯电SUV”,采用“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驾、座舱、动力),与赛力斯问界M9形成直接竞争。但该车型2025年才正式上市,目前处于“早期推广阶段”,产品线单一,短期内难以威胁赛力斯的市场地位(新闻[3])。

2. 北汽蓝谷:享界S9(20-25万级纯电轿车)

北汽与华为合作推出的享界S9,定位“年轻时尚”纯电轿车,但因“轿车不符合当前市场消费趋势(SUV更受欢迎)”且“辨识度低”,2024年销量仅2万辆,未能激活市场潜力(新闻[10])。2024年,北汽蓝谷营收98.18亿元,净利润-44.91亿元,处于亏损状态,竞争力较弱(新闻[2])。

五、供应链与技术竞争对手:电池、芯片、智能驾驶

赛力斯的核心竞争力依赖于供应链与技术合作(如华为的智驾、宁德时代的电池),但这些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在通过技术进步或产能扩张威胁赛力斯的优势:

1. 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

  • 宁德时代:作为赛力斯的主要电池供应商(问界系列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同时为比亚迪、理想、蔚来等车企供货,产能紧张时可能优先满足大客户需求,影响赛力斯的产能释放(新闻[1])。2024年,宁德时代营收3200亿元,净利润300亿元,占据全球电池市场35%的份额,供应链优势明显。
  •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采用“垂直整合”模式(自产电池),旗下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因“高安全+长寿命”优势,被众多车企采用(如长安、吉利),间接压缩了赛力斯的电池选择空间。

2. 智能驾驶技术:特斯拉、小鹏汽车

  • 特斯拉:其FSD(Full Self-Driving)系统是全球最成熟的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4年全球搭载量达200万辆,凭借“数据优势”(每天收集10亿英里行驶数据),在智能驾驶算法上领先于赛力斯的HI智驾系统(新闻[1])。
  • 小鹏汽车:其XNGP系统(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已实现“无高精地图覆盖”的城市NGP功能,2024年搭载量达5万辆,技术先进性接近特斯拉,与赛力斯的HI智驾形成直接技术竞争(新闻[5])。

六、竞争格局总结与未来趋势

1. 当前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比亚迪(全球龙头,规模优势明显)、赛力斯(华为合作优势,高端市场爆款)、理想汽车(家庭智能电动车龙头)。
  • 第二梯队:蔚来(换电模式优势)、小鹏(智能驾驶技术优势)、吉利极氪(技术升级快)。
  • 第三梯队:传统车企转型(长安、吉利)、其他华为合作车企(奇瑞、江淮)。

2. 未来竞争点

  • 智能驾驶落地:L4级自动驾驶(如华为的ADS 2.0、特斯拉的FSD V12)的商业化应用,将成为赛力斯与竞争对手的核心差异化点。
  • 电池技术进步: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的量产,将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如赛力斯问界M9的续航将从当前的600km提升至800km),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
  • 海外市场布局:赛力斯若进入欧洲(如德国、法国)或东南亚(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市场,将与特斯拉、比亚迪展开直接竞争,海外销量占比(当前约5%)的提升将成为其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新闻[1]、[5])。

七、结论

赛力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与华为的深度合作(鸿蒙智行模式)高端市场的爆款车型(问界M7、M9),但面临来自传统车企转型(长安、吉利)、新势力玩家(理想、蔚来)、合作模式竞品(奇瑞、江淮)的多重竞争。未来,赛力斯需通过强化智能驾驶技术(如L4级自动驾驶落地)、提升电池续航(如半固态电池应用)、扩张海外市场等策略,巩固其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地位。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