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国轩高科2025年中报数据:毛利率16.42%处于行业中游,净利率仅1.71%受费用侵蚀严重。报告揭示其储能业务高毛利(23.9%)与动力电池低毛利(13.57%)的结构性差异,并分析研发费用高企(5.4%)、产能利用率不足(75.5%)等核心问题。
国轩高科(SZ002074)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毛利率与净利率表现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及近年公开数据,从毛利率现状与趋势、净利率驱动因素、影响盈利能力的核心变量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揭示其盈利能力的特征与改进方向。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毛利率} = \frac{\text{营业收入} - \text{营业成本}}{\text{营业收入}} \times 100% ]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3.94亿元,营业成本为162.09亿元,计算得毛利率约16.42%。结合近年数据(见表1),其毛利率整体保持在15%-18%区间,处于行业中游水平(2021年行业平均毛利率约18%,2022年约16%)。
年份/季度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Q1 | 2024H1 | 2025H1 |
---|---|---|---|---|---|---|
毛利率 | 19.5% | 17.8% | 16.92% | 17.85% | 15.2% | 16.42% |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bocha_web_search[2][4]
国轩高科的毛利率表现呈现**“储能强、动力弱”**的结构型特征:
数据来源:bocha_web_search[2]
根据get_industry_rank数据,国轩高科的净利率(netprofit_margin)在行业内排名3156/335(即行业内335家企业中排名第3156位,数据格式可能存在误差,但核心反映净利率弱于行业平均);而毛利率排名处于行业中游(2023年行业排名约150/335),说明其毛利率表现尚可,但费用控制和净利润转化能力不足。
净利率是衡量企业最终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净利率} = \frac{\text{净利润}}{\text{营业收入}} \times 100% ]
国轩高科近年净利润增长较快(2023年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201.28%),但扣非净利润始终偏低(2023年扣非仅1.16亿元),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2025年中报净利润3.32亿元,净利率约1.71%,仍处于较低水平。
年份/季度 | 2023年 | 2024Q1 | 2025H1 |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9.39 | 0.69 | 3.32 |
扣非净利润(亿元) | 1.16 | 0.11 | 未披露(预计仍低) |
净利率 | 2.97% | 0.92% | 1.71% |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bocha_web_search[3]
净利率偏低的核心原因是费用控制不足,尤其是研发、管理和财务费用:
国轩高科的净利润增长高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尤其是政府补贴:
非经常性损益的高贡献说明,企业主营业务(动力电池与储能)的盈利能力较弱,净利润质量不高。
储能电池毛利率高于动力电池,但国轩高科的储能业务占比仍较低(2023年储能出货占比约30%),未能充分拉动整体毛利率;同时,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较慢(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约15%),而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的储能项目毛利率高于国内(约25%-30%),未能充分利用海外高毛利率市场。
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如碳酸锂、隔膜、电解液)价格波动较大,国轩高科虽能将部分成本压力转移至上游,但仍难以完全覆盖:
国轩高科近年产能扩张较快(2023年产能达60GWh,2025年目标产能100GWh),但产能利用率未同步提升:
国轩高科的毛利率保持稳定但处于行业中游,净利率偏低且质量不高,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注:文中数据均为近似值,以企业公开披露的最新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