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晶盛机电碳化硅长晶设备财经分析:行业前景与公司竞争力

本报告深度分析晶盛机电碳化硅长晶设备业务,涵盖行业背景、市场趋势、公司布局及财务表现。探讨其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核心优势与增长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晶盛机电碳化硅长晶设备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晶盛机电(300316.SZ)作为全球半导体长晶装备龙头,以光伏单晶炉起家,逐步向半导体设备、碳化硅(SiC)材料及设备、蓝宝石等泛半导体领域延伸。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尤其是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需求爆发,公司碳化硅长晶设备及相关业务成为其成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本报告从公司基本情况、行业背景、碳化硅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及竞争格局等维度,对晶盛机电碳化硅长晶设备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二、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晶盛机电成立于2005年,2012年上市,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公司以“长晶技术”为核心壁垒,主营业务覆盖光伏装备、半导体装备、碳化硅装备及材料三大板块:

  • 光伏装备:全球光伏单晶炉龙头,2022年全球市占率约70%,产品包括单晶炉、切片机、电池组件设备等;
  • 半导体装备:布局8+12英寸半导体大硅片设备(长晶、切磨抛、外延),逐步实现国产化突破;
  • 碳化硅业务:涵盖碳化硅长晶设备、外延设备、衬底材料(6/8英寸),以及石英坩埚、金刚线等配套耗材。

2023年以来,公司“设备+材料”协同模式成效显著,半导体及碳化硅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成为继光伏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三、碳化硅长晶设备行业背景

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根据QYR(恒州博智)2025年报告,2024年全球碳化硅长晶炉市场销售额约为X亿美元(具体数据未披露,但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预计2031年将达到X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Y%(行业普遍预期在15%-20%之间)。其中,中国市场占比逐步提升:2024年中国碳化硅长晶炉市场规模约为X百万美元,占全球的Z%;预计2031年将达到X百万美元,全球占比将升至Z%(name=2)。

需求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碳化硅器件(如MOSFET、IGBT)可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约20%)及充电效率(约30%),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组件;
  • 工业自动化:碳化硅设备的高可靠性、低能耗特性,满足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等高端装备需求;
  • 可再生能源: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等领域对碳化硅器件的需求增长,推动长晶设备需求扩张。

2. 竞争格局

全球碳化硅长晶炉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

  • 海外厂商:Aymont Technology(美国)、Linn High Therm(德国)、ESTech(日本)、MRF(韩国)等,占据高端市场;
  • 国内厂商:晶盛机电、晶升装备、京运通、天科合达、顶立科技等,凭借成本优势及技术突破,逐步抢占中高端市场。

其中,晶盛机电作为国内龙头,在碳化硅长晶技术(如8英寸晶体生长)、设备国产化(长晶炉、外延炉)及产业链协同(材料+设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是国内少数能提供碳化硅全流程设备(长晶、切片、抛光、外延)的厂商。

四、晶盛机电碳化硅业务布局与竞争力

1. 业务布局

公司碳化硅业务围绕“设备+材料”展开,覆盖从晶体生长到器件应用的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 碳化硅设备:包括6-8英寸碳化硅长晶炉、切片设备、减薄设备、抛光设备、外延设备及量测设备。其中,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为公司创新产品,可大幅提升外延产能(较传统设备提高约50%),目前已实现批量销售(name=4);
  • 碳化硅材料:布局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研发实验线,实验线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同时,成功生长出行业领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name=3、name=5);
  • 配套耗材:通过石英坩埚(浙江、内蒙、宁夏生产基地)、金刚线等产品,为碳化硅及光伏硅片提供配套服务,提升综合竞争力。

2. 核心竞争力

  • 技术壁垒:公司拥有半导体长晶技术积累(光伏单晶炉市占率70%),将光伏长晶技术迁移至碳化硅领域,实现大尺寸(8英寸)晶体生长的自主可控;
  • 设备国产化:碳化硅长晶炉、外延炉等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化,打破海外垄断,降低下游客户成本;
  • 产业链协同:“设备+材料”模式可优化研发与生产流程,例如,公司自主研发的碳化硅长晶炉可与自身材料业务联动,加速工艺迭代;
  • 客户资源:凭借光伏及半导体设备的客户基础,公司碳化硅设备已获得下游新能源汽车厂商、半导体企业的认可,未完成合同金额持续增长(2022年半导体设备未完成合同24.6亿元,name=3)。

五、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1. 近期财务数据

根据公司公告及券商预测,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51.7亿元、62.1亿元、7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name=3)。其中,半导体及碳化硅业务收入占比将从2022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0%,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2. 碳化硅业务贡献

  • 设备收入:预计2023-2025年碳化硅设备收入将从约10亿元增长至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0%(基于下游碳化硅扩产需求);
  • 材料收入:6英寸碳化硅衬底将于2024年实现小批量出货,8英寸衬底预计2025年量产,材料业务收入将逐步释放;
  • 耗材收入:石英坩埚等耗材业务受益于光伏及碳化硅需求增长,2023年营收预计约20亿元,占总营收的15%。

六、风险提示

  • 技术研发风险:碳化硅大尺寸晶体生长及切磨抛技术仍需持续投入,若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产品竞争力;
  • 下游需求风险: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需求波动,可能导致碳化硅设备订单不及预期;
  • 竞争加剧风险:国内厂商(如晶升装备、京运通)加速布局碳化硅设备,市场竞争可能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七、结论

晶盛机电作为全球半导体长晶装备龙头,凭借“设备+材料”协同模式及技术壁垒,在碳化硅长晶设备领域具备显著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对碳化硅器件的需求爆发,公司碳化硅业务将成为未来3-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预计2025年,碳化硅设备及材料业务收入将占总营收的30%以上,推动公司净利润持续增长。

综上,晶盛机电碳化硅长晶设备业务具备高成长、高壁垒特征,是公司长期价值的重要支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