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拓普集团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技术突破、产能布局及客户合作,探讨其超大型压铸机与免热处理材料的应用,以及未来市场增长潜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轻量化、高效能制造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体化压铸技术作为汽车制造工艺的颠覆性创新,通过将多个零部件整合为单一铸件,实现减重、降本、提效的多重目标,成为行业热点。拓普集团(601689.SH)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近年来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布局与进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从技术、产能、客户、财务等多维度,系统分析拓普集团一体化压铸业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
拓普集团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涵盖汽车NVH减震系统、整车声学套组、轻量化底盘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五大板块[0]。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整车同步研发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公司早期以传统汽车零部件为核心,近年来加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通过“Tier 0.5”模式(深度参与客户研发)拓展新能源业务,目前已与比亚迪、吉利、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新能源车企,以及RIVIAN、LUCID等国际车企建立合作[0][4]。
一体化压铸是公司新能源战略的核心方向之一,旨在通过超大型压铸机与免热处理材料,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车身结构件(如后舱、前机舱、电池壳体),替代传统冲压焊接工艺,实现“轻量化+高效制造”的双重价值。
拓普集团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设备与材料的双重突破:
公司一体化压铸产品已从试制阶段进入量产周期:
为支撑一体化压铸业务的增长,拓普集团近年来大幅增加产能投入:
公司一体化压铸产品已获得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认可:
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同样积极: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公司实现营收129.35亿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12.96亿元,同比增长21.4%[0]。其中,新能源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虽然公司未单独披露一体化压铸业务收入,但从轻量化底盘系统的增长可窥一斑:2025年上半年,轻量化底盘系统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32.1%,占总营收的27.5%[0]。一体化压铸作为轻量化底盘的核心技术,其收入占比约为15%-20%(即19.4-25.9亿元),且呈快速增长趋势。
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使公司生产效率提升30%,单位产品成本下降20%(主要来自冲压、焊接环节的简化)[5]。这一优势帮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中保持竞争力,巩固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铝合金是一体化压铸的核心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如2023年铝价上涨15%)会影响公司成本控制能力[8]。
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低于预期(如2024年国内销量增速从35%降至25%),会导致一体化压铸产品需求放缓[8]。
随着行业技术进步,更先进的压铸技术(如10000吨以上压铸机)可能导致公司现有技术过时[8]。
若产能建设进度滞后(如基地建设延迟),会影响公司对客户的交付能力[7]。
拓普集团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进展,体现了其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向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服务商的成功转型。通过技术突破(超大型压铸机+免热处理材料)、产能布局(21台套压铸机+杭州湾基地)、客户渗透(头部新能源车企全覆盖),公司已成为国内一体化压铸领域的领先企业。
未来,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与客户的持续拓展,一体化压铸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预计2024-2026年,一体化压铸收入将保持5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占总营收的比例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推动公司业绩实现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拓普集团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布局已进入收获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网络公开信息[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