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时代电气轨交业务复苏现状,探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优势如何协同推动业绩增长,并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
时代电气(688187.SH)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依托“基础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长期深耕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等核心领域。近年来,受益于“新基建”政策推动、铁路客运量恢复及检修市场拓展,公司轨交业务呈现稳步复苏态势,成为支撑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本文从业务现状、驱动因素、挑战与展望三个维度,对其轨交业务复苏情况进行深度分析。
根据公司财务数据及公开披露,2024年轨交装备业务收入达146.36亿元,同比增长13.37%[0];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头,轨交业务收入23.47亿元,其中检修相关收入占比约15%,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3]。细分业务中,通信信号系统表现亮眼:2024年实现收入11.0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7.50%[4];2025年一季度轨交电气装备收入同比增长18.89%,成为拉动轨交业务增长的主要引擎[5]。
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2.48%,同比提升3.8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轨交装备业务毛利率提升6.17个百分点[4];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进一步升至33.50%,核心驱动因素为高毛利率的轨交电气装备收入占比提升[5]。毛利率的改善反映了公司轨交业务产品结构优化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
2025年一季度,检修相关收入占轨交业务的15%,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公司明确表示,“国铁检修呈高位平稳状态,城轨检修市场空间有望拓展”,未来将在牵引系统之外,拓展城轨检修的其他领域订单[3]。检修业务的增长,有望成为轨交业务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国家“新基建”战略将城际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列为核心领域,国铁集团动车组招标量同比大幅增加(2024年上半年招标量显著增长[2]),为公司轨交装备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公司牵引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产品已进入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支撑了轨交业务的国际化扩张[公司信息]。
随着国内疫情后出行需求反弹,铁路客运量稳步攀升,动车组、机车的新增需求及存量资产的检修需求同步增长。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15%,带动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的需求增加。此外,城轨交通的快速发展(如地铁、市域铁路),也为公司城轨检修、信号系统等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新闻[2]、[3]]。
公司作为电气化铁路装备的开拓者,拥有以院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主导制定多项国际标准,具备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例如,公司实现了CR450动车组样车的全面配套,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系统批量应用,通信信号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闻[4]、公司信息]。这些技术优势确保了公司在轨交核心领域的垄断地位,为业务复苏提供了技术保障。
轨交装备核心部件(如IGBT、SiC晶圆)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公司毛利率。尽管公司宜兴IGBT产线(2024年10月投产)、株洲三期8英寸SiC晶圆产线(2025年底拉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但短期内仍需应对产能不足的问题[新闻[5]]。
随着轨道交通市场的开放,民营资本及外资企业(如西门子、阿尔斯通)加速进入,公司面临竞争加剧的压力。尤其是在城轨检修、信号系统等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公司海外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但地缘政治冲突、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海外订单的执行及利润水平。例如,部分“一带一路”项目受当地政策变化影响,可能延迟交付。
时代电气轨交业务的复苏,是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优势协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检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国铁检修高位平稳、城轨检修空间释放)、海外市场份额的提升(“一带一路”项目落地)及核心部件产能的达产(IGBT、SiC晶圆),轨交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公司需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等风险,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巩固其在轨交领域的龙头地位。
总体来看,时代电气轨交业务的复苏具备可持续性,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