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供应链管理解析:自主+协同如何支撑业绩增长

深度分析赛力斯供应链管理模式,揭秘其自主研发与全球协同战略如何实现305%营收增长,覆盖增程动力、智能部件、数字化管控等核心优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5 分钟

赛力斯供应链管理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供应链体系已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载体。赛力斯(601127.SH)作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其供应链管理模式融合了自主研发、全球协同、数字化管控三大核心逻辑,通过构建“研发-供应-制造-交付”全链路协同体系,支撑了企业近年来的高速增长。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42万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5.04%至1451.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进一步增至624.02亿元,净利润达30.77亿元(同比增长约240%),这些成果背后,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协同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二、供应链战略定位:“自主+协同”的核心逻辑

赛力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战略可概括为“自主引入、严格管控、深度协同、共同发展”,其本质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与“全球协同整合优质资源”的结合,实现供应链的“韧性”与“效率”平衡。

1. 研发投入支撑自主可控

赛力斯坚持“技术立企”,2024年研发投入达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占营业收入的4.86%(高于行业平均3.5%的水平)。研发聚焦于增程动力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大核心领域:

  • 自主研发的“云海架构”支持中央网关、服务网关和环网架构,实现了智能驾驶的全栈可控;
  • 基于SET超增技术平台,完成了不同功率段P3驱动电机的设计与集成优化,电驱系统效率达92%以上(行业领先);
  • 联合华为研发的鸿蒙智能座舱系统,实现了多设备协同、场景化交互等功能,提升了产品智能化体验。

这些研发投入使赛力斯在核心零部件(如增程器、电驱、智能座舱)上具备了自主设计与集成能力,减少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增强了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 全球协同整合优质资源

赛力斯通过系统化的供应商筛选机制,建立了覆盖电池、电驱、底盘、智能部件等关键环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与博世集团、宁德时代、大陆集团、法雷奥等多家世界零部件百强企业形成了深度协同关系。例如:

  • 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定制化电池包,实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280Wh/kg(高于行业平均250Wh/kg),并保障了电池供应的稳定性;
  • 与博世集团联合开发智能驾驶系统,整合了博世的传感器技术与赛力斯的算法能力,实现了L2+级智能驾驶的量产;
  • 与大陆集团合作优化底盘系统,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与舒适性。

这种“全球顶级资源+自主集成”的模式,既保证了零部件的高品质,又通过国产化制造方案降低了成本(如电池包国产化率达90%以上,成本较进口降低约15%)。

三、核心零部件体系:自研与外部协同的平衡

赛力斯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核心部件自主可控+非核心部件全球协同”**的组合模式,其中自主研发的增程动力系统与智能部件是其差异化优势的关键来源。

1. 增程动力系统:自主研发的“护城河”

赛力斯是国内少数掌握增程器+电驱全栈研发能力的车企之一。其自主研发的“魔方平台”整合了增程器、电机、电池、电控四大核心部件,实现了“智能、高效、无感”的动力输出:

  • 增程器采用1.5T四缸发动机,热效率达41%(行业顶级水平),配合高效发电机,可实现“发电-充电-驱动”的无缝切换;
  • 电驱系统采用SiC(碳化硅)功率模块,效率较传统IGBT模块提升5%,续航里程增加约20公里;
  • 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了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电池寿命较行业平均延长15%。

这些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使赛力斯在增程动力领域形成了技术壁垒,避免了因外部供应商断供导致的生产风险。

2. 智能部件:与华为的深度协同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是其智能部件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华为通过“硬实力(电动化解决方案)+软实力(座舱/智驾算法)”的全面赋能,提升了赛力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 华为提供的“DriveONE”电动化平台,整合了电机、电控、减速器、DC/DC转换器等部件,实现了“多合一”集成,降低了体积与重量;
  • 鸿蒙智能座舱系统基于华为的操作系统,实现了“车机-手机-家居”的多设备协同,提升了用户体验;
  • 华为的“ADS 2.0”智能驾驶系统,整合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实现了城市NOP(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的量产。

这种“车企+科技公司”的协同模式,使赛力斯在智能部件供应链上形成了“快速迭代+技术领先”的优势,例如2025年推出的问界M9车型,其智能驾驶功能较行业同类产品提前6个月实现量产。

四、数字化与全流程管控:全链路协同的关键

赛力斯供应链管理的另一大特色是数字化平台支撑的全流程管控,通过“数据驱动+实时协同”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1. 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

赛力斯建立了覆盖供应商准入、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了对全球供应商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 供应商准入环节:通过“资质审核+现场评估+样品测试”的数字化流程,筛选出符合赛力斯质量标准的供应商,准入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30%;
  • 生产制造环节: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实时监控生产线状态,实现“零部件供应-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联动调整,生产效率提升25%;
  • 物流配送环节:采用智能化物流系统(如AGV自动导引车、智能仓储),实现零部件从供应商到超级工厂的“精准配送”,物流成本降低18%。

2. 全链路协同:从“供应商”到“超级工厂”的无缝对接

赛力斯的供应链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了“供应商-超级工厂-经销商-用户”的全链路协同网络:

  • 零部件供应:所有核心零部件均直接对接赛力斯超级工厂(如重庆两江工厂、深圳工厂),通过智能化物流系统实现“按需配送”,库存周转天数较行业平均缩短10天;
  • 生产制造:超级工厂采用“柔性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增程、纯电两种车型,产能利用率达85%(行业平均约70%);
  • 交付环节: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订单-生产-交付”的实时跟踪,用户从下订单到提车的周期缩短至15天(行业平均约25天)。

五、质量与风险控制:严于行业的标准体系

赛力斯供应链管理的另一大亮点是**“全流程质量管控”“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严格的标准与提前预判,保障了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稳定。

1. 质量管控:严于行业的“铁律”

赛力斯制定了**“高于行业标准20%”**的质量管控体系,对所有供应商实施统一的质量考核:

  • 供应商准入环节:要求供应商通过ISO/TS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对其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现场审核;
  • 生产过程:采用“驻厂工程师制度”,赛力斯工程师常驻核心供应商工厂,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确保零部件质量符合要求;
  • 成品检验:采用“飞行检查”机制,不定期对供应商的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尺寸、性能、可靠性等,不合格率控制在0.01%以下(行业平均约0.1%)。

这些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使赛力斯产品的市场投诉率较行业平均低30%,用户满意度达92%(行业领先)。

2. 风险控制:提前预判与应对

赛力斯通过**“数据驱动的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了对供应链风险的提前识别与应对:

  • 原材料价格风险: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价格联动”条款,锁定关键原材料(如锂、镍、铜)的价格,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上升;
  • 供应商断供风险:建立“双供应商”体系,对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驱)采用两家以上供应商,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
  • 资金风险:严格控制供应商账期(2025年一季度账期为60天,与广汽、一汽等车企一致),通过优化资金流转效率,保障了供应商的资金稳定,减少了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断供风险。

六、合作伙伴生态: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赛力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逻辑之一是**“与供应商共同发展”**,通过“技术协同、利益共享”的模式,构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生态。

1. 联合创新中心:技术协同的“桥梁”

赛力斯与核心供应商(如博世、宁德时代)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 与博世联合开发“智能驾驶传感器融合算法”,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感知问题;
  • 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实现了电池重量减轻10%,续航里程增加50公里;
  • 与大陆集团联合开发“智能底盘系统”,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与舒适性。

这种“联合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创新效率(研发周期缩短30%),还实现了技术成果的共享,增强了供应商的粘性。

2. 利益共享:稳定的合作关系

赛力斯通过“长期协议+价格联动+技术支持”的方式,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 长期协议:与核心供应商签订3-5年的长期供货协议,保障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
  • 价格联动: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采用“成本分摊”机制,避免因价格上涨导致供应商利润收缩;
  • 技术支持:为供应商提供技术培训与研发支持(如帮助供应商提升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设计),提升其技术能力。

这些措施使赛力斯与供应商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在市场波动时(如2024年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商仍能保持稳定的供应,保障了赛力斯的生产节奏。

七、财务表现与供应链协同效果

赛力斯供应链管理的效果,最终体现在财务数据的改善市场份额的提升上。

1. 营收与净利润:高速增长的支撑

2024年,赛力斯营业收入达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净利润达21.3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营收进一步增至624.02亿元,净利润达30.77亿元(同比增长约240%)。这些增长的背后,供应链的高效协同起到了关键作用:

  • 成本控制:通过国产化制造与规模化采购,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较2024年同期下降8%,毛利率提升至11.86%(2024年为9.2%);
  • 产能利用率:超级工厂的柔性生产线使产能利用率达85%,较2024年提升10个百分点,支撑了产销量的增长;
  • 交付效率:用户提车周期缩短至15天,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促进了重复购买与口碑传播。

2.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的竞争力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3.8%(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4.5%,位居国内新能源车企第5位(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协同密不可分——稳定的零部件供应、快速的产品迭代、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使赛力斯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元区间)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八、结论与展望

赛力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优势在于**“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全球协同整合优质资源”“数字化管控提升效率”**的组合模式,通过构建“研发-供应-制造-交付”全链路协同体系,支撑了企业的高速增长。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竞争,赛力斯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 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锂、镍等金属价格);
  • 地缘政治风险(如海外供应商的供应稳定性);
  •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技术升级)。

针对这些挑战,赛力斯可通过**“加强原材料储备”“多元化供应商体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韧性与效率。总体来看,赛力斯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已形成了“技术-供应-制造-市场”的良性循环,有望支撑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赛力斯2024年年报、2025年半年报、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研究报告。)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