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宇树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结构,四足机器人占比60%-65%,人形机器人高速增长至30%-35%,核心零部件业务辅助占比5%-8%。探讨各业务板块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
宇树科技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硬核玩家”,凭借技术自研、成本优势及市场爆发力,近年营收呈现指数级增长(2021年6000万元、2022年1.8亿元、2024年9.6亿元,年均增速超50%)。2025年,公司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期,人形机器人G1预售火爆、海外订单激增及产业链合作深化,推动营收结构持续优化。本文基于2024年公开营收结构([6])及2025年上半年业务进展,对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结构进行分析与推测。
截至2025年9月,宇树科技尚未正式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但结合2024年营收结构(四足机器人65%、人形机器人30%、零部件5%)及2025年业务变化,推测2025年上半年营收结构如下:
业务板块 | 占比(推测) | 营收规模(推测,基于15-20亿元总营收) |
---|---|---|
四足机器人 | 60%-65% | 9-13亿元 |
人形机器人 | 30%-35% | 4.5-7亿元 |
核心零部件 | 5%-8% | 0.75-1.6亿元 |
四足机器人是宇树科技的传统优势业务,2024年贡献65%的营收([6])。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仍为营收核心,占比预计保持60%-65%,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人形机器人是宇树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占比30%([6]),2025年上半年预计提升至30%-35%,主要原因:
核心零部件业务(关节电机、减速器等)2024年占比5%([6]),2025年上半年预计提升至5%-8%,主要驱动因素:
人形机器人占比提升的核心原因是市场对低成本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爆发(如G1的高性价比)及公司在核心零部件(电机、减速器)上的技术突破,使量产成为可能。此外,政策红利(如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达万亿)([1])也推动了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巡检等场景的应用。
四足机器人虽然占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应用场景从消费向工业延伸(如巡检、消防),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推动销量增长。
零部件业务占比提升,主要是因为自主研发使零部件成本降低,不仅满足自身生产需求,还能对外销售,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形成协同效应(如长盛轴承采购宇树的电机,同时供应轴承给宇树)。
宇树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结构预计保持“四足机器人为主、人形机器人高速增长、零部件辅助”的格局。四足机器人仍为营收核心,占比60%-65%;人形机器人成为增长引擎,占比30%-35%;零部件业务占比5%-8%。
展望2025年下半年,随着人形机器人G1的大规模量产(目标数万台)([2])及工业场景的进一步渗透,人形机器人占比有望提升至40%以上,成为公司营收的第二大来源。同时,四足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将继续深化,支撑营收稳定增长。核心零部件业务的对外销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基于2024年数据及2025年上半年的业务进展,2025年上半年的具体营收结构需待公司2025年10-12月提交IPO申请时正式披露([6])。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网络搜索及公开信息,其中2025年上半年营收结构为推测,具体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