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澜股份(300499.SZ)液冷业务财经分析报告,涵盖公司液冷技术布局、财务表现、行业前景及投资逻辑。液冷业务营收占比30%,同比增长68%,受益于AI算力与数据中心需求爆发。
高澜股份(300499.SZ)成立于2001年,2016年登陆创业板,是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龙头企业,深耕热管理领域20余年。公司以“全场景热管理技术创新”为核心,业务覆盖电力电子热管理、储能热管理、信息通信(ICT)热管理及特种行业热管理四大板块,其中液冷业务是近年重点拓展的高增长赛道。
公司液冷业务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高澜创新科技开展,聚焦数据中心、AI算力中心、储能电站等场景,提供从组件到系统的完整液冷解决方案,具体包括:
此外,公司在储能热管理领域布局锂电池单柜/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助力新能源储能系统高效运行;在电力电子热管理领域,为高压输电换流阀、柔性输变电设备提供液冷方案,技术积累深厚。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披露,ICT热管理(液冷)业务营收占比约30%(1.25亿元),同比增长68%,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第一为电力电子热管理,占比45%)。预计2025年全年液冷业务营收将突破3亿元,占比提升至35%以上。
根据2025年3月研报数据,全球液冷散热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到261亿美元,2023-2028年CAGR为8.5%;其中,数据中心液冷市场CAGR高达15%,主要因AI算力、大数据、云计算需求爆发,高功率芯片(如GPU、NPU)功耗攀升(单颗芯片功耗超500W),传统风冷(PUE约1.5-1.8)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液冷(PUE可降至1.1-1.3)成为主流解决方案。
公司2025年中报显示,应收账款余额仍较高(3.28亿元),占营收比例达78.6%,主要因数据中心客户付款周期较长(通常6-12个月),可能影响资金流动性;
液冷行业进入壁垒逐步降低,华为、浪潮、英维克等企业均布局液冷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挤压毛利率;
浸没式液冷技术仍处于推广初期,若未来出现更高效的散热技术(如相变冷却),可能导致公司现有液冷产品竞争力下降。
高澜股份液冷业务的核心逻辑在于技术积累+客户资源+行业增长:
预计2025-2027年,公司液冷业务营收将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若未来液冷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0%(当前约15%),公司液冷业务营收有望突破10亿元,推动整体业绩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