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工业场景应用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优必选(09880.HK)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近年来将工业场景作为核心战略方向,通过技术积累、客户合作及商业化落地,逐步构建起在工业领域的竞争力。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研究,从战略布局、应用场景、技术支撑、商业化进展及市场前景等维度,对其工业场景应用进行深度分析。
二、工业场景布局战略:聚焦高门槛、大空间赛道
优必选将工业场景作为主攻方向,核心逻辑在于工业场景的高壁垒与广阔市场空间。相较于商用、消费等场景,工业场景对机器人的负载能力、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但一旦实现落地,客户粘性及单台价值量(如人形机器人)显著高于其他场景。
根据2025年8月优必选副总裁焦继超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表述,工业场景是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场”。公司明确拒绝“撒胡椒面”式的多场景布局,而是聚焦汽车、3C半导体等重点行业,针对工业搬运、拣选、装配(如分料、打螺丝、贴车标)等具体作业场景,匹配机器人性能指标(如负载能力、运动精度)。这种聚焦策略避免了研发资源分散,确保产品设计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形成“场景-研发-产品”的正向循环。
三、核心应用场景与客户案例:汽车行业率先突破
优必选工业场景应用的核心突破口是汽车行业,通过与头部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合作,实现了从“实训”到“量产”的跨越:
- 客户案例1:蔚来汽车工厂实训(2024年):优必选新一代机器人Walker S进入蔚来造车工厂,参与分料、搬运等重复简单作业,积累了工业环境下的运营经验。
- 客户案例2:觅亿汽车大额订单(2025年):7月,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项目,这是公司工业场景的标志性订单,采购方为汽车出口平台企业,需求聚焦于工业搬运及物流环节。
- 量产进展:从10台到500台(2024-2025年):2024年公司仅出货10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预计交付500台,其中汽车客户占比超6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认可及小批量“pre-order”(预购)的顺利推进。
四、技术支撑:全栈自研与工业场景经验积累
优必选在工业场景的竞争力源于全栈式技术自研及工业环境运营经验:
- 软件层:融合AI技术,自主研发导航、视觉、运动控制及机器人训练系统,提升机器人对工业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如复杂路径规划、动态障碍物规避)。
- 硬件层:自研伺服电机(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通过大规模量产及国产化降本,确保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稳定性(如长期高负载运行)。
- 场景经验:通过两年多的工厂“实训”,积累了对汽车、3C等行业现场作业场景的深入理解(如流水线节奏、物料特性),能够针对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如调整机器人手臂长度以适应装配环节)。
五、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从“实训”到“盈利”的关键跨越
优必选工业场景的商业化进展显著,主要体现在出货量增长、订单金额提升及毛利率改善:
- 出货量快速增长:2024年出货10台人形机器人(工业版),2025年预计交付500台,同比增长50倍。这一增长源于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认可(如2025年4月签订的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7月中标的9051万元订单)。
- 订单结构优化:工业场景订单(如人形机器人)的单台价值量远高于物流机器人(低毛利),推动公司产品结构改善。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38.01%,同比提升15.4个百分点,主要因消费级机器人(高毛利)占比提高,而物流机器人占比下降;未来工业场景的高毛利产品(如人形机器人)将进一步拉动毛利率提升。
- 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工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如觅亿汽车的大额订单)为公司带来稳定现金流,缓解了长期研发投入的压力。根据2025年1月和讯网报道,公司工业场景意向订单达500台,若顺利交付,将成为公司“自我造血”的核心来源。
六、市场前景与挑战:量产元年到来,竞争格局分化
1. 市场前景:工业场景成人形机器人量产核心战场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工业场景(如工厂搬运、拣选)因需求明确、付费能力强,成为量产的核心场景。根据2025年3月券商研究报告,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工业场景占比约40%(2023年数据),且随着政策支持(如2023年以来国内密集出台人形机器人政策、成立创新中心),产业加速落地。
优必选作为国内领军企业,凭借全栈技术、工业场景经验及客户资源,有望率先受益于工业场景的量产红利。
2. 挑战:资本冷静期,商业化能力成关键
随着具身智能投资热潮退去,资本渐趋冷静,商业化能力成为企业生存的核心指标。优必选的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工业场景经验及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如蔚来、觅亿汽车),但仍需应对以下挑战:
- 技术迭代压力:工业场景对机器人的性能(如负载能力、运动精度)要求持续提升,需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
- 竞争格局分化:海外厂商(如特斯拉、Figure)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上领先,国内第二梯队玩家(如宇树、傅利叶)也在加速布局,优必选需通过聚焦工业场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 成本控制压力: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硬件(如伺服电机)成本仍较高,需通过大规模量产及国产化降本,推动终端价格下探(如从当前的百万元级降至几十万元级),以满足工业客户的性价比需求。
七、结论
优必选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已从“技术实训”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通过聚焦战略、技术自研、客户合作,逐步构建起核心竞争力。随着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到来,工业场景将成为公司“自我造血”的核心来源,推动业绩从“亏损”向“盈利”转型。
未来,公司需持续强化工业场景的技术积累(如提升负载能力、环境适应性),优化成本控制(如伺服电机国产化),并深化与汽车、3C等行业客户的合作,以巩固在工业场景的领先地位。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1]-[10],其中[10]为2025年8月腾讯新闻报道,[4]为2024年4月年报新闻,[3]为2025年3月券商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