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贝拉米计提减值38-40亿元,创历史最高亏损记录

2024年蒙牛乳业对贝拉米品牌计提38-40亿元商誉减值,导致净利润下滑94.8%-98.9%。本文分析计提原因、历史背景及对公司长期战略的影响,揭示乳制品行业寒冬下的财务调整。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蒙牛乳业贝拉米计提减值亏损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4年,蒙牛乳业(02319.HK)针对其2019年收购的澳大利亚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贝拉米”(Bellamy’s)计提大额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成为公司当年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核心原因。本文基于公开信息[1][2][3][4][5],从计提金额、历史背景、驱动因素及对公司的影响等维度,展开深入分析。

二、贝拉米计提减值的具体情况

(一)2024年计提金额

根据蒙牛2024年盈利预警公告,公司因“考虑贝拉米当前的经营和财务表现”,预期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38亿元至40亿元[1][2][3][4][5]。这一金额创下蒙牛历史最高商誉减值记录,占2019年收购贝拉米总对价(约71亿元人民币)的53.5%至56.3%。

(二)历史计提轨迹

2019年,蒙牛以14.6亿澳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收购贝拉米100%股权,形成57.93亿元商誉(收购对价与标的净资产的差额)。此后,因贝拉米经营不及预期,公司逐步计提商誉减值:

  • 2021年:计提6.2亿元;
  • 2022年:计提7.42亿元;
  • 2024年:计提38-40亿元(累计计提约51.62-53.62亿元,占初始商誉的89%-92.6%)。

自2022年起,蒙牛不再单独披露贝拉米品牌营收,反映其对该业务的战略收缩[3]。

三、计提减值的驱动因素

(一)经营层面:贝拉米自身业绩持续低迷

  1. 核心市场受阻:贝拉米作为澳大利亚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有机”标签,但进入中国市场后,未能通过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制审批[3],导致国内销售渠道受限,市场份额逐步萎缩。
  2. 行业环境恶化:2024年,乳制品行业陷入“寒冬”,尼尔森数据显示,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降1.4%,线下渠道同比下滑10.9%[3][4]。贝拉米作为细分领域品牌,受行业需求疲软影响更为显著。
  3. 成本与价格压力:原奶价格下降导致贝拉米的原材料成本虽有降低,但终端产品价格竞争加剧,叠加有机产品的高成本属性,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2][5]。

(二)管理层面:新任管理层清理“历史包袱”

2024年,蒙牛新任总裁高飞履职后,采取“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战略,类似前任总裁卢敏放2016年对雅士利(蒙牛2013年收购的奶粉品牌)计提22.54亿元商誉减值的做法[3][4]。此次对贝拉米的大额计提,本质是管理层对过往高溢价收购的“买单”,旨在将潜在亏损一次性释放,避免亏损累积[2]。

(三)会计层面:商誉减值测试的强制要求

根据会计准则,企业需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贝拉米连续多年经营不及预期,其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导致必须计提商誉减值[1][2]。2024年,蒙牛结合行业环境及贝拉米的财务表现,认为其商誉及无形资产存在重大减值迹象,故大幅计提[3]。

四、计提减值对蒙牛的影响

(一)短期:净利润大幅下滑,财务数据承压

2024年,蒙牛净利润预计为0.5亿元至2.5亿元,同比下降94.8%至98.9%[2][5]。其中,贝拉米的38-40亿元计提占总亏损的主要部分(约81%-89%)。此外,联营公司现代牧业的计提(7.9-9亿元)进一步加剧了利润下滑[2][5]。

(二)长期: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但剔除贝拉米及现代牧业的减值影响后,蒙牛2024年预估利润区间为46.4亿元至51.5亿元,与2023年(48.09亿元)基本持平[2][3]。这意味着,大额计提是一次性的“财务洗澡”,并未影响公司的核心经营能力。

从战略角度看,计提减值后,蒙牛可将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如液态奶、冰淇淋),收缩对贝拉米等非核心业务的投入。同时,新任管理层的“降本增效”策略(如2024年资本开支不超过30亿元,未来逐步减少[3][4]),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

(三)市场反应:“利空出尽”,投资者预期改善

市场对此次计提的解读以正面为主。部分分析认为,大额减值释放了潜在风险,属于“利空出尽”[3][4]。此外,蒙牛在公告中强调,“得益于原奶价格下降及提质增效措施,年度毛利率及经营利润率同比明显提升”[3][4],这一信号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的信心。

五、结论

蒙牛对贝拉米的38-40亿元计提减值,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贝拉米自身经营不善、行业环境恶化的客观原因,也有管理层清理历史包袱的战略考量。尽管短期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但从长期看,此次计提是公司优化资产结构、聚焦核心业务的重要举措。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蒙牛剔除减值后的核心利润表现(如2024年剔除减值后利润与2023年相近),以及其在降本增效、战略收缩方面的执行情况。随着“历史包袱”的逐步清理,蒙牛有望在乳制品行业寒冬中实现“轻装上阵”,迎来业绩的修复性增长。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