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优必选(09880.HK)未来5-10年战略: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从工商业场景向消费级市场渗透,目标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
2025年,“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AI代表”,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级赛道。作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攻坚者与场景定义者,优必选(09880.HK)在2024年度业绩报告中明确了未来5-10年的核心发展规划——以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为战略主线,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工商业应用场景向消费级市场渗透,最终成为“具身智能终极形态”的引领者。本文将从战略定位、技术布局、业务落地、量产计划、生态合作五大维度,深度解析优必选的未来发展路径。
优必选管理层在2024年报中强调,“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是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基于这一认知,公司将自身定位为技术攻坚者、场景定义者、生态共建者,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蓝图:
优必选的未来发展依赖于全栈式技术能力的持续迭代,2024年报明确了四大研发方向:
公司针对人形机器人群体协作场景,突破群体智能技术,研发了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与人形智能网联中枢(IoH)。前者通过“超级大脑”实现多机协同推理,后者通过“智能小脑”提供实时技能供给,支撑多台机器人在复杂场景(如工厂)中完成多任务协作。2024年,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标志着其群体智能技术已进入商业化验证后期。
优必选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推理大模型,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模态数据,实现“理解-决策-执行”的端到端闭环。该模型可支持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完成“情感陪伴”(如识别老人情绪)、“家务协助”(如根据环境调整动作)等复杂任务,为消费级市场渗透奠定基础。
公司聚焦端到端运动控制技术,通过深度学习优化机器人的步态、抓取、避障等动作,提升在非结构化环境(如家庭、医院)中的适应性。2024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动态平衡能力”与“精细操作精度”均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如抓取鸡蛋等易碎品的成功率超过95%)。
优必选将自动驾驶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研发L4级无人车,作为人形机器人的“移动平台”,解决机器人在大场景(如园区、物流中心)中的长距离移动问题。目前,该技术已在部分工厂场景中测试,未来将与机器人形成“车-机协同”的组合解决方案。
优必选的业务布局遵循“先B端后C端”的逻辑,通过工商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打磨产品,再向消费级市场推广:
2024年,优必选行业定制机器人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6.1%,主要来自工厂实训、物流分拣等场景。例如,与极氪合作的“多机协同工厂实训”项目,已获得批量订单,标志着其群体智能技术已具备商业化价值。未来,公司将拓展至汽车制造、3C电子、医疗物流等高端制造领域,目标成为“工厂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
优必选计划在2026年推出情感陪伴机器人,针对孤独老年人市场,提供“情绪识别、聊天互动、健康监测”等服务。该产品将依托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个性化情感响应”(如根据老人的口音、习惯调整对话风格),预计成为消费级市场的核心增长点。此外,公司还在研发“家庭服务机器人”,支持扫地、做饭、照顾儿童等任务,目标在2030年前进入千万家庭。
优必选的量产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尽管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仅占总营收的10.8%(约1.4亿元),但随着量产规模扩大,该业务的收入占比预计在2026年提升至30%以上,成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
优必选的生态合作聚焦三大领域:
通过生态合作,优必选将实现“技术共享、场景互补、市场协同”,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优必选的未来发展规划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具身智能)与行业发展趋势(人形机器人从B端到C端),其全栈式技术能力(群体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与场景落地经验(工厂实训)是核心竞争优势。尽管当前仍面临“研发投入高”(2024年研发投入4.78亿元,占比36.6%)、“消费级市场渗透慢”等挑战,但随着量产规模扩大与技术迭代,优必选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市值也将对标特斯拉“拐点前夕”的机器人业务(花旗银行2025年报告将优必选称为“下一个特斯拉”)。
综上,优必选的未来发展规划逻辑清晰、布局完善,有望在具身智能赛道实现“技术-业务-生态”的协同增长,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高端制造领域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