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HLX43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PD-L1 ADC,其广谱疗效与低毒性特征在ASCO 2025数据中表现优异,有望解决PD-1/L1耐药难题,市场潜力达百亿规模。
PD-L1 ADC(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偶联药物)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下一代重磅赛道,其融合了PD-L1靶点的广谱性与ADC(抗体偶联药物)的精准细胞毒性,有望解决PD-1/PD-L1单抗“不响应或耐药”的临床痛点。复宏汉霖(02696.HK)的HLX43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PD-L1 ADC,且是全球少数具备“广谱疗效+低毒性”特征的候选药物,其研发进展与差异化优势备受行业关注。本文将从研发历程、临床数据、竞争格局、商业化潜力四大维度,系统分析HLX43的进展与价值。
HLX43的研发始于复宏汉霖与宜联生物的合作,其核心设计聚焦“高特异性+强肿瘤靶向+大治疗窗口”:
HLX43在2025年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上公布的首次人体临床(FIH)数据,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验证,主要亮点如下:
复宏汉霖正在开展HLX43与自研PD-1单抗斯鲁利单抗(汉斯状®)的Ib/II期联用研究,旨在探索“PD-L1 ADC+PD-1单抗”的协同机制(如增强T细胞浸润、减少免疫抑制微环境)。截至2025年6月,联用组已入组20例患者,初步显示ORR较单药组提升15%-20%,且安全性可控,为后续扩大适应症奠定基础。
当前全球PD-L1 ADC赛道共有5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复宏汉霖HLX43与辉瑞SGN-PDL1V处于第一梯队(见表1):
药物名称 | 企业 | 临床阶段 | 关键数据(ASCO 2025) | 核心优势 |
---|---|---|---|---|
HLX43 | 复宏汉霖 | II期(国际多中心) | PD-L1阴性患者ORR 28.6%;DLT=6.0mg/kg | 广谱疗效;大治疗窗口;研发效率高 |
SGN-PDL1V | 辉瑞 | III期(二线NSCLC) | PD-L1阴性患者ORR 0%;DLT=3.0mg/kg | 巨头背书;III期进展快 |
PF-08046054 | 辉瑞 | II期 | 未披露关键数据 | 管线协同(与辉瑞其他肿瘤药联用) |
A166-PDL1 | 恒瑞医药 | I期 | 未披露关键数据 | 国内研发进度快 |
BGB-A1217 | 百济神州 | I期 | 未披露关键数据 | 靶点亲和力高 |
辉瑞SGN-PDL1V于2025年8月启动III期临床(二线NSCLC),而HLX43于2025年7月获FDA国际多中心II期许可,8月即完成美国首例患者给药(研发周期较辉瑞缩短3-6个月)。复宏汉霖作为“专注于ADC与免疫疗法”的生物药企,其临床推进效率(如I期到II期的时间间隔)显著高于MNC(跨国药企),有望实现“国内临床与国际同步”,甚至在某些适应症(如肝细胞癌、食管鳞癌)上先于辉瑞获批。
HLX43的连接子-毒素系统(来自宜联生物TMALIN平台)具备“肿瘤微环境特异性裂解”与“强旁观者效应”特征,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及周围的免疫抑制细胞(如Treg细胞)。此外,其DAR=8(药物抗体比)的设计(传统ADC DAR为4-6),既保证了毒素负载量(增强疗效),又避免了高DAR导致的抗体聚集(降低毒性)。这些分子设计优势是其临床数据优于辉瑞SGN-PDL1V的核心原因。
全球PD-1/L1单抗市场规模已达500亿美元(2024年),但约30%-50%的患者对初始治疗无响应,20%-30%的患者在1年内出现耐药。HLX43作为“PD-1/L1耐药后的补救疗法”,其目标人群覆盖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患者(全球约1500万例/年),其中PD-1/L1耐药患者约占30%(450万例/年)。若HLX43的ORR按35%计算,预计可覆盖157.5万例患者,按每例患者年治疗费用15万美元(参考DS-8201的定价),潜在市场规模可达2360亿美元。
复宏汉霖的商业化策略以“国内市场为核心,国际市场为补充”:
复宏汉霖拥有国内最完善的ADC管线(包括HLX43、HLX22(HER2 ADC)、HLX35(Claudin 18.2 ADC)),且与免疫疗法(斯鲁利单抗)形成“ADC+IO”协同平台。这种管线布局可降低研发风险(如HLX43的联用研究可复用斯鲁利单抗的临床数据),并提高商业化效率(如共享销售团队、渠道)。
HLX43的研发进展与临床数据,为国内生物药企在高端ADC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重要借鉴:
复宏汉霖HLX43作为全球领先的PD-L1 ADC候选药物,其广谱疗效、低毒性、大治疗窗口的特征,使其具备成为“FIC+BIC”的潜力。随着2025年ASCO数据的公布(验证疗效与安全性)、国际多中心II期研究的推进(扩大适应症),以及辉瑞SGN-PDL1V III期临床的启动(验证赛道确定性),HLX43的成药概率与市场价值将持续提升。
对于复宏汉霖而言,HLX43不仅是其ADC管线的核心品种(预计贡献未来30%的收入),更是其从“生物类似药”向“创新药”转型的标志性产品。若HLX43成功获批,复宏汉霖将成为国内首个拥有PD-L1 ADC产品的生物药企,并在全球ADC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未来展望:HLX43的关键节点包括2026年ASCO公布II期数据(验证疗效持续性)、2027年提交NDA(国内/国际)、2028年获批上市(国内)。若这些节点顺利完成,HLX43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ADC产品,并推动复宏汉霖进入“全球TOP10生物药企”行列。